2 查明土的組成、分布和物理力學性質,軟弱土的厚度和埋深,可作為樁基持力層的相對硬層的埋深;
3 預估成樁施工可能性(有無地下障礙、地下洞穴、地下管線、電纜等)和成樁工藝對周圍土體、鄰近建筑,工程設施和環(huán)境的影響(噪聲、振動、側向擠土、地面沉陷或隆起等),樁體與水土間的相互作用(地下水對樁材的腐蝕性,樁材對周圍水土環(huán)境的污染等);
4 評定樁間土承載力,預估單樁承載力和復合地基承載力;
5 評定樁間土、樁身、復合地基、樁端以下變形計算深度范圍內土層的壓縮性,任務需要時估算復合地基的沉降量;
6 對需驗算復合地基穩(wěn)定性的工程,提供樁間土、樁身的抗剪強度;
7 任務需要時應根據樁土復合地基的設計,進行樁間土,單樁和復合地基載荷試驗,檢驗復合地基承載力。
4.10.6 注漿法的巖土工程勘察宜包括下列內容;
1 查明土的級配、孔隙性或巖石的裂隙寬度和分布規(guī)律,巖土滲透性,地下水埋深、流向和流速,巖土的化學成分和有機質含量;巖土的滲透性宜通過現(xiàn)場試驗測定;
2 根據巖土性質和工程要求選擇漿液和注漿方法(滲透注漿、劈裂注漿、壓密注漿等),根據地區(qū)經驗或通過現(xiàn)場試驗確定漿液濃度、粘度、壓力、凝結時間、有效加固半徑或范圍,評定加固后地基的承載力、壓縮性、穩(wěn)定性或抗?jié)B性;
3 在加固施工過程中對地面、既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線等進行跟蹤變形觀測,以控制灌注順序、注漿壓力、注漿速率等;
4 通過開挖、室內試驗、動力觸探或其他原位測試,對注漿加固效果進行檢驗;
5 注漿加固后,應對建筑物或構筑物進行沉降觀測,直至沉降穩(wěn)定為止,觀測時間不宜少于半年。
4.11 既有建筑物的增載和保護
4.11.1 既有建筑物的增載和保護的巖土工程勘察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搜集建筑物的荷載、結構特點、功能特點和完好程度資料,基礎類型、埋深、平面位置,基底壓力和變形觀測資料;場地及其所在地區(qū)的地下水開采歷史,水位降深、降速、地面沉降、形變,地裂縫的發(fā)生,發(fā)展等資料;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