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2 B型,其斷面由起伏不大的丘陵地帶組成,中間無寬敞的河谷和湖泊。
3.1.3.3 C型,其斷面由平地、水網(wǎng)較多的區(qū)域組成。
3.1.3.4 D型,跨海電路、沿海路徑大部分跨越水面的電路。
3.1.4 微波接力段的斷面應(yīng)盡量選擇A型和B型,等效地面反射系數(shù)較小,有利 于電波傳播的地段;應(yīng)避免或盡量減少等效地面反射系數(shù)較大,不利于電波傳播 的C型和D型地段。
3.2 余 隙 標(biāo) 準(zhǔn)
3.2.1 微波電路的每一個接力段,在考慮K值變化的時間范圍內(nèi),電波射線和下方 障礙物之間應(yīng)有一定的余隙值。對單一障礙物的接力段的余隙值宜滿足表3.2.1的 要求。
![](http://192.168.1.17:8000/UploadFiles/UploadFiles/20094215848331.jpg)
多障礙物的接力段的余隙值宜按K=Kmin時,由障礙物引入的電波繞射損耗值 不大于10dB和K=4/3時,保證接收電平值不小于自由空間條件下接收電平值的要 求。
3.2.2 在需要采用空間分集接收的接力段,主天線路徑余隙應(yīng)滿足3.2.1規(guī)定。分 集天線路徑余隙應(yīng)滿足下列要求。
3.2.2.1 單一障礙物情況:
1.K=4/3時,余隙不小于0.6F1;
2.在分集接收天線安裝在主接收天線下方的情況下,K=Kmin時,障礙物引 入的繞射損耗不大于15dB。
3.2.2.2 多障礙物的接力段,宜按K=Kmin時,由障礙物引入的電波繞射損耗不大 于15dB考慮。
3.2.3 微波通信電路接力段電波射線除滿足下方余隙要求外,其余各側(cè)的遠(yuǎn)區(qū)余隙 值,必須不小于第一費(fèi)涅耳區(qū)半徑F1值。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