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隨產(chǎn)品提供的技術文件
a.包裝清單;
b.產(chǎn)品出廠合格證明書(額定電壓42kV及以上的避雷器應提供出廠試驗數(shù)據(jù));
c.安裝、使用說明書(每組避雷器附1份)。
8.4 運輸和保管
產(chǎn)品運輸、裝卸和保管應遵守8.2d條的要求。如產(chǎn)品對運輸、裝卸和保管有 其他特殊要求時,制造廠應在包裝箱上明確標志。
8.5 保修期
在用戶遵守制造廠規(guī)定的運輸、保管和使用規(guī)則的條件下,從制造廠發(fā)貨日 期起,在兩年內產(chǎn)品因質量不良而發(fā)生損壞或不能正常運行時,制造廠應無償?shù)?為用戶修理或更換。
附錄A
異常使用條件
(補 充 件)
A 1 下述各條是典型的非正常運行條件,在避雷器制造和使用時需特殊考慮,并 應引起制造廠和使用者的注意。
a.溫度高于+40℃,或低于-40℃;
b.海拔高度高于1000 m;
c.可能使絕緣表面或安裝金具產(chǎn)生劣化的煙氣或蒸汽;
d.因煙氣、灰塵、鹽霧或其他導電物質引起嚴重污染;
e.避雷器帶電沖洗;
f.粉塵、煤氣或煙氣的爆炸性混合物;
g.異常機械條件(烈度7度以上的地震、振動、最大風速超過35m/s、覆冰厚 度超過2 cm等);
h.額定頻率低于48 Hz或高于62 Hz;
i.熱源靠近避雷器;
j.用于六氟化硫氣體或油中;
k.其他。
附錄B
驗證整只避雷器和避雷器比例單元間的熱等價性試驗
(補 充 件)
B1 將整只避雷器或多元件避雷器中單位長度裝有電阻片最多的元件置于靜止不 通風、環(huán)境空氣溫度為25±10℃中,但是為了某種特定比較,環(huán)境溫度偏差必 須保持在±3℃內。熱電偶或使用光纖技術測溫的某種傳感器放在避雷器內貼在 電阻片上。校驗點可以足夠多,以便計算出平均溫度,或者制造廠只選擇位于距 頂部為避雷器長度的1/2~1/3的一點作為測溫點。后者將給出保守的結果,因而 證明是一種簡化的方法。
然后施加幅值大于參考電壓的工頻電壓,使電阻片的溫度加熱到大約120 ℃。如果測幾片電阻片的溫度時,該溫度應是平均值,如只校驗1/2~1/3的一點 時,該溫度就應是該點值。加熱時間不作規(guī)定,但隨后加熱試驗比例單元時所用 時間應大致相同。根據(jù)電源容量,加熱時間可選擇幾分鐘到幾小時。測定冷卻時 間曲線應不少于2 h。在測幾點的情況下,應畫出平均溫度曲線。
隨后,用與整只避雷器相同的方法在靜止不通風、環(huán)境溫度20±15℃范圍 內,試驗試品比例單元。但是,為了比較,環(huán)境溫度偏差應在±3℃。施加工頻 電壓使試品比例單元加熱到與整只避雷器試驗時一樣,比環(huán)境溫度高相同的溫 升。電壓幅值的選擇應使加熱時間與整只避雷器加熱時間相近。象整只避雷器一 樣,由測出幾片電阻片的溫度確定出平均溫度,或者只測位于距比例單元頂部 1/2~1/3的一片電阻片的溫度。
B2 當比例單元達到預定溫度后,切斷電源并測出冷卻到2 h的溫度曲線。
最后比較整只避雷器和比例單元的冷卻曲線。無論使用平均溫度值或者單片 電阻片溫度值,如果試驗時整只避雷器和比例單元的環(huán)境溫度不同時,高于環(huán)境 溫度的溫度應重新計算。
證明熱等價的條件是,試品比例單元在冷卻期間各瞬間的溫度高于或等于整 只避雷器的溫度。
附錄C
驗證避雷器工頻電壓耐受時間特性的程序
(補 充 件)
C1 當供需雙方同意由制造廠提供試驗驗證工頻電壓耐受時間曲線時,按避雷器 類別使用圖2、圖3和圖D1規(guī)定的動作負載試驗主要內容的后一部分。
C2 對中性點避雷器和額定電壓126kV及100kV以下的避雷器,程序按圖2,首 先使試品預熱到60±3℃。接著在施加工頻電壓前通過一次大電流沖擊能量, 在加電壓UCT前,施加不同工頻電壓水平來驗證工頻電壓耐受時間。
C3 對附錄D中強雷電避雷器,按圖D1動作負載試驗后一部分來驗證該曲線。 程序首先在環(huán)境溫度下對試品連續(xù)施加三次大電流沖擊。用上述避雷器同樣方式,在加電壓UCT前,施加工頻電壓來驗證電壓耐受時間。
C4 對額定電壓100kV、200kV及以上的電站避雷器,用類似的方式按圖3程序 來驗證曲線。首先使試品預熱到60±3℃,在加工頻電壓前施加兩次長持續(xù)時間 電流沖擊能量。施加工頻電壓,接著施加電壓UCT,以驗證電壓耐受時間曲線, 在曲線上驗證點不多于3點。
在各驗證程序中,圖2、圖3和圖D1中動作負載試驗最后一項殘壓不作測量。
附錄D
強雷電避雷器的要求
(補 充 件)
D1 本附錄規(guī)定了專用于高雷電密度區(qū)、系統(tǒng)電壓為3~10kV的20kA配電避雷 器的要求。
D2 動作負載試驗應按本標準6.10.3條進行,并應包括對每只試品施加3次幅值 40kA、波形30/80μs的沖擊電流。
3次沖擊電流間的時間間隔應為50~60 s。
D3 設備調整的偏差應能使測得的沖擊電流值在下列極限之內:
a.規(guī)定峰值 的 90%~110%;
b.視在波前時間 25~35 μs;
c.波尾視在半峰值時間 70~90 μs;
d.任何反極性電流波峰值應小于電流峰值的20%;
e.沖擊波上的小振蕩,其振幅應不超過沖擊波峰值的5%。在這些條件下,為 測量起見,用平均曲線確定峰值是可以接受的。
其他性能要求應符合配電型避雷器的要求。
D4 完整的試驗程序示于圖D1。
其他試驗要求規(guī)定在表D1和圖D1上。
注:為了模擬實際系統(tǒng)條件,施加第三次40kA波形30/80μs沖擊電流時, 試品應施加電壓UR,此問題正在考慮中。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