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定價不利于國內鋼鐵企業(yè)
"談判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對中國企業(yè)不能長協一個價,現貨一個價,也不能亞洲企業(yè)一個價,歐洲企業(yè)一個價。"中鋼協常務副秘書長單尚華說,"中方希望尋求實現長協礦與現貨礦同一價格,并消除亞歐價差,至于以后的鐵礦石價格到底是一年一談還是一月一談有待供需雙方討論。
相對來說,一年一談的風險更容易控制,也有利于企業(yè)安排生產。"鋼協是中國鋼鐵企業(yè)利益的代表者,從中鋼協領導言論中我們不難看出,對于新一年度的鐵礦石談判,中方還是傾向于"年度定價"的基準價格談判體系,"統一長協價與現貨價,消除歐亞價格差"的背后是中方今年的新主張,將所有的鐵礦石供應都納入到原有的基準定價體系中來。
中方何以更喜歡"年度定價"的基準定價體系呢?因為指數定價是談判對手澳洲礦業(yè)公司提出的,采用指數定價對國內鋼鐵企業(yè)非常不利。首先,國內鐵礦石供應缺口非常大,2007年鐵礦石進口量高達38300萬噸,客觀上中國需要尋找長期穩(wěn)定的鐵礦石供應渠道,長協合同供應才是第一選擇。其次,全球三大礦業(yè)巨頭產量占全球總量70%,鐵礦石供應方壟斷程度很高,指數定價容易被供應方操縱,明顯不利于以中國為代表的鐵礦石需求方。3、中國鋼鐵企業(yè)并不熟悉澳洲礦業(yè)公司拋出的指數定價體系,相比世界三大鐵礦石巨頭,國內鋼鐵生產商力量較散,只有少數大型鋼鐵企業(yè)擁有參與的實力,指數定價對中國鋼鐵企業(yè)而言,操作難度很大。
結論:2009年度鐵礦石價格談判中,新興的指數定價體系對參與談判的供需雙方都非常不利,并且指數定價體系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在業(yè)內存在著眾多分歧,很明顯它不是鐵礦石定價的最優(yōu)選擇。相反,鐵礦石基準定價體系則經歷了20多年的實踐檢驗,事實證明長期協議符合談判各方的根本利益,新一年度的談判中,雖然還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但可以確定談判機制只會在原有體制上小修小補,2009年鐵礦石基準定價體系還將繼續(xù)發(fā)揮作用。(慧聰網) 上一頁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