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地下洞室
4.2.1 本節(jié)適用于人工開挖的無壓地下洞室的巖土工程勘察。
4.2.2 地下洞室圍巖的質量分級應與洞室設計采用的標準一致,無特殊要求時可根據(jù)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程巖體分級標準》(GB 50218)執(zhí)行,地下鐵道圍巖類別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地下鐵道、輕軌交通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 50307)執(zhí)行。
4.2.3 可行性研究勘察應通過搜集區(qū)域地質資料,現(xiàn)場踏勘和調查,了解擬選方案的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和環(huán)境條件,做出可行性評價,選擇合適的洞址和洞口。
4.2.4 初步勘察應采用工程地質測繪、勘探和測試等方法,初步查明選定方案的地質條件和環(huán)境條件,初步確定巖體質量等級(圍巖類別),對洞址和洞口的穩(wěn)定性做出評價,為初步設計提供依據(jù)。
4.2.5 初步勘察時,工程地質測繪和調查應初步查明下列問題:
2 地層巖性、產狀、厚度、風化程度;
3 斷裂和主要裂隙的性質、產狀、充填、膠結、貫通及組合關系;
4 不良地質作用的類型、規(guī)模和分布;
5 地震地質背景;
2 調查各方案通過地區(qū)的特殊性巖土和不良地質作用,評價其對修建管道的危害程度;
3 調查控制線路方案河流的河床和岸坡的穩(wěn)定程度,提出穿、跨越方案比選的建議;
4 調查沿線水庫的分布情況,近期和遠期規(guī)劃,水庫水位、回水浸沒和坍岸的范圍及其對線路方案的影響;
5 調查沿線礦產、文物的分布概況;
6 調查沿線地震動參數(shù)或抗震設防烈度。
4.4.4 穿越和跨越河流的位置應選擇河段順直,河床與岸坡穩(wěn)定,水流平緩,河床斷面大致對稱,河床巖土構成比較單一,兩岸有足夠施工場地等有利河段。宜避開下列河段: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