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巖漿巖 東川礦田巖漿活動強烈,且時間長,活動高峰是因民期及晉寧晚期(晉寧運動)。因民期以火山巖為主,晉寧晚期以侵入巖為主;鹕綆r主要是細(xì)碧角斑巖系,其次為玄武巖,局部地段見粗面巖;鹕剿樾紟r包括火山角礫巖、凝灰?guī)r、沉積凝灰?guī)r等。侵入巖主要為輝長巖、輝綠巖及少量鈉長閃長巖、石英鈉長斑巖、花崗巖等;鹕綆r及火山碎屑巖主要分布在因民組底部,其次為小溜口組、黑山組和麻地組。侵入巖包括次火山巖主要沿落因破碎帶及其兩側(cè)的橫斷層、縱斷裂侵入呈巖床或巖脈產(chǎn)出;◢弾r僅見于小江斷裂東側(cè)的大深溝與李子溝,呈巖株或巖基產(chǎn)出。
(3)圍巖蝕變 控礦巖層經(jīng)歷了區(qū)域變質(zhì)作用,為低級變質(zhì)巖系。圍巖蝕變有硅化、白云石化、重晶石化等;鹕轿镔|(zhì)豐富地段具有鈉長石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等。
(4)礦帶礦體 礦帶根據(jù)東川礦田的礦床分布和主要賦礦層位等,劃分兩大礦帶。即北部為因民落雪礦帶,全長28km;東南部為新塘-湯丹-濫泥坪礦帶(簡稱湯新礦帶)斷續(xù)延長17km。經(jīng)勘探工程控制,礦體延深已達(dá)500~860m。礦體產(chǎn)狀一般呈層狀、似層狀、透鏡狀沿層位分布。主要礦床礦體規(guī)模、銅平均品位:東川式銅礦床,因民面山礦段主礦體長1600m,平均厚度6.2m,延深大于400m,銅平均品位0.85%;落雪龍山礦段主礦體長390m,延深450m以上,平均厚度11m,銅平均品位1.59%;湯丹主礦體長4300m,斜深780m以上,厚數(shù)米至70m,銅品位0.87%。稀礦山式銅鐵礦床,主礦體長556m,已知延深1164m,平均厚度6.48m,平均銅品位1.24%。桃園式銅礦床礦體長200~450m,延深大于300m,厚度12~55m,銅品位1%以上。濫泥坪式銅礦床,礦體長2000m,寬800m,厚度0.5~7.5m,平均銅品位1.5%。
(5)成礦時代 因民組U-Pb法測年1805~1675Ma,落雪組Pb法測年1749Ma,因此沉積成礦期約為1800~1600Ma。共生的基性巖墻K~Ar測年1059~1028Ma,滇中主要變質(zhì)巖年齡為1100~900Ma。
(6)礦石類型 東川落雪因民銅礦主要有三種礦石類型:硫化礦石占33%,混合礦占26%,氧化礦占41%。礦石礦物組合:白云巖層狀礦床,主要是斑銅礦、輝銅礦、黃銅礦、銅藍(lán)、黃鐵礦、孔雀石、石英、白云石等;含銅鐵礦床,主要是赤鐵礦、磁鐵礦、斑銅礦、黃銅礦、藍(lán)輝銅礦、黃鐵礦、孔雀石、硅孔雀石、石英、白云石、方解石等。金屬礦物組合具有明顯的分帶性。如在改造輕微的大型層狀礦體中,保存從底部到頂部由輝銅礦→斑銅礦→黃銅礦→黃鐵礦的沉積自然分帶。礦石化學(xué)成分,改造輕微的礦體多為貧礦,銅品位在0.5%~0.8%左右;改造強烈的礦體多為富礦,銅品位0.9%~1.5%以上。礦石結(jié)構(gòu)為格狀、乳滴狀、文象狀、葉片狀等結(jié)構(gòu);礦石構(gòu)造具沉積特征,主要以層紋狀、韻律條帶狀、團粒浸染狀、馬尾絲狀、疊層狀、竹葉狀、鮞狀、波痕狀、斜層理狀等構(gòu)造。受改造地段的礦石為塊狀、角礫狀、揉皺狀、網(wǎng)脈狀構(gòu)造等。氧化帶礦石為皮殼狀、葡萄狀構(gòu)造等。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