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田地質特征
(1)地質概況 東川礦田位于昆陽古裂谷中段的斷陷盆地。出露的地層,主要是元古宇,其次是古生界、中生界僅分布礦田南部的雪嶺一帶及小江東岸地區(qū)。部分平臺、溝谷地區(qū)有第三系、第四系覆蓋。礦田的元古宇地層又以中元古界為主,分布面積約占85%。古元古界多呈斷塊在礦田北端小巖腳及礦田中部的小溜口等地出露,新元古界震旦系分布于礦田的南部,分布面積約占13%。其中下震旦統(tǒng)澄江組又受寶九斷裂的限制而分布其南側。
含礦層位,主要是中元古界昆陽群因民組上部及落雪組下部;其次是黑山組和新元古界震旦系陡山沱組。其含礦巖性,因民組上部為硅質巖、凝灰質、泥砂質白云巖夾板巖;落雪組下部為薄—中層泥砂質白云巖夾薄層鈣板巖以及上部的含藻白云巖等,為層狀銅礦主要賦礦層位;黑山組下部(一段)黑色碳質板巖夾藍灰色粘土板巖;陡山沱組為泥質白云巖、泥碳質白云巖夾板巖、硅質條帶白云巖、砂巖礫巖,為濫泥坪式銅礦賦礦層位。
在幾個主要含礦層位目前探獲的銅礦儲量比例:因民組含銅鐵礦、角礫巖脈狀銅礦占11%;落雪組白云巖層狀銅礦占72%;黑山組碳質板巖、白云巖層狀銅礦占6%;陡山沱組碳質白云巖、白云巖層狀銅礦、砂礫巖層狀銅礦占11%。
礦田構造格局由南北向的小江斷裂、普渡河斷裂與東西向的寶九斷裂、麻塘斷裂等4條斷裂組成。在礦田內形成南北向與東西向兩組主干斷裂。其中,南北向的落雪-因民破碎帶;東西向的湯丹-濫泥坪斷裂,黃水箐-新塘斷裂,下四棵樹-面山斷裂與雙水井斷裂等具有生長斷裂,或是后期多次活動的特點,使東川斷陷盆地進一步分解成一些半地塹式的沉積洼地,對巖漿巖的分布和成礦起到控制作用。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