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類別:專家論文
作 者:張錦凱
所在地區(qū):石油天然氣資產計價基礎和計價方法
下載次數:1412
摘 要:
[摘要]石油、天然氣(以下簡稱“油氣”)資產計價歷來是石油、天然氣會計中爭議最大的內容,因此文章重點分析石油、天然氣資產的計價基礎和計價方法,期望幫助油氣企業(yè)更好地了解和認識石油、天然氣會計的重要性。
。坳P鍵詞]油氣資產;計價基礎;成果法;全部成本法
1油氣資產計價基礎
1.1成本基礎
以成本為基礎進行會計計量,是會計學的傳統(tǒng)慣例。其中,歷史成本是會計計量屬性之一。歷史成本是過去真實的經濟交易事項產生的成本,能夠客觀地反映企業(yè)一定時期的經濟狀況,因而被廣泛應用。油氣資產按照歷史成本進行計價,就是將油氣資產生產過程中的相關費用按照一定的規(guī)定予以資本化。對于一般性的資產來講,在沒有通貨膨脹或者通貨膨脹較小的情況下,資產的歷史成本與資產自身價值之間的差異較小。但是,油氣資產作為一項特殊的資產,按照歷史成本計價的結果與其自身價值的差異很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同樣的支出取得的油氣資產的差異較大;二是取得同樣油氣資產的支出差異較大。
1.2價值基礎
以價值為基礎進行計量是按照油氣資產的產出加以計量的,目前主要有不貼現的現金凈流量計量和貼現的凈流量計量兩種價值計量方法。價值基礎所提供的信息是面向未來的,所以價值基礎信息與歷史成本信息相比具有較大的相關性。但是,由于油氣資產的特殊性,運用價值基礎計量存在較大的主觀性,主要表現為油氣資產數量確定的較大估計性、油氣開采進度的隨意性及油氣開采面臨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再加上貼現率的主觀隨意性,使得油氣資產價值基礎計量的相關性大打折扣。
2油氣資產計價方法
成果法和全部成本法作為油氣資產的兩種完全不同的計價方法,一直以來受到很大的爭議。
2.1成果法和全部成本法的特點
2.1.1兩者的含義成果法與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區(qū)別是當成本發(fā)生時是資本化還是費用化。成果法強調發(fā)生的費用與發(fā)現的儲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僅僅把直接成功發(fā)現探明儲量所發(fā)生的費用作為發(fā)現油氣資源的成本予以資本化,沒有將發(fā)現可以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儲量所發(fā)生的費用全部作為當期費用處理。因此,在成果法下,勘探干井的成本、地質和地球物理勘探成本、未探明區(qū)塊的置存成本和干井及底井成本都計入當期費用。而全部成本法認為不論費用發(fā)生最終的結果如何,都是尋找油氣資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應將所有與勘探油氣資源有關的費用全部資本化,然后按照單位產量法攤銷。2.1.2兩者對當期財務報告的影響成果法和全部成本法的運用會對企業(yè)當期財務報告產生不同影響。對于這一點,國內外學者做了大量實證研究,研究結果都證實全部成本法會使相關財務數據虛增;成果法將沒有發(fā)現可以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儲量所發(fā)生的費用一次性計入當期費用,會造成當期凈收益和凈資產大幅減少,對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等財務報告產生重大影響。全部成本法將不能直接帶來經濟利益的支出資本化,實際上是通過遞延的形式將這部分支出分攤到了以后各個會計期間,可能造成企業(yè)高估油氣資產的價值及盈余數據,從而美化當期財務報表。2.1.3兩者對勘探風險態(tài)度的反映油氣行業(yè)是公認的高風險行業(yè),勘探風險是油氣行業(yè)面臨的主要風險。成果法和全部成本法反映了對油氣行業(yè)勘探風險的兩種不同考慮,成果法強調勘探風險,而全部成本法隱藏勘探風險。石油公司采用成果法,表明其對探勘風險持謹慎態(tài)度,體現出謹慎性原則;而采用全部成本法,表明其對勘探風險持忽視態(tài)度,不能做到客觀披露企業(yè)風險。2.1.4兩者對勘探活動本質的反映勘探活動是以發(fā)現可開采的具有商業(yè)價值的油氣儲量為目的而進行的一系列前期地質研究、地理探究及后期勘探活動。全部成本法將為取得具有經濟價值的油氣資源而耗費的一切費用計入油氣產品成本,體現了將勘探成本視為一個整體,充分反映了勘探活動的內在本質。而成果法只是將與成功取得具有經濟價值的油氣資源有直接聯(lián)系的勘探井和勘探性地質測試井的成本資本化,不承認在此之前所做的地質研究和地理探究成本,將勘探成本割裂開來,不能完全體現勘探活動的本質。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