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概況
![](http://192.168.1.17:8000/UploadFiles/UploadFiles/2009311163913181.jpg)
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位于東半球的西南部,歐洲的南方,亞洲的西南,印度洋、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間,赤道橫穿大陸(圖1-1)。非洲面積3020萬平方公里(包括近海島嶼),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僅次于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非洲現(xiàn)有53個獨立國家,北部非洲有7國,撒哈拉沙漠以南有46國。
非洲大陸南北全長約8000公里,南起南非的厄加勒斯角,北抵突尼斯境內(nèi)的本賽卡角;東西全長約7500公里,東自索馬里的哈豐角,西至塞內(nèi)加爾的佛得角。非洲有“高原大陸”之稱,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沙漠面積約占非洲大陸面積的1/3,撒哈拉沙漠為世界之最,面積960萬平方公里。非洲地處熱帶,95%以上地區(qū)屬熱帶和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溫度在攝氏20度以上,只有南北兩端和局部山區(qū)的年平均溫度低于攝氏20度。
非洲人口7.8億,約占世界人口總數(shù)的12.9%,僅次于亞洲,居世界第二位,主要是黑色人種、歐羅巴人種和介于這兩者之間的埃塞俄比亞人以及屬蒙古人種的馬達(dá)加斯加人。英語、法語和葡語在非洲比較流行,分別成為許多國家的官方語言或通用語。非洲居民主要信奉原始宗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
非洲歷史悠久,是人類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遠(yuǎn)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建立的古埃及王國,曾創(chuàng)造出以金字塔為象征的燦爛文化。16世紀(jì),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和英國等西方殖民主義者相繼入侵非洲,從事罪惡和殘酷的奴隸貿(mào)易,給非洲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zāi)難,一些國家相繼淪為列強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在1884年11月至1885年2月召開的柏林會議上,英、法、德、比、葡、意等15個國家以協(xié)議形式對非洲進(jìn)行了瓜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非洲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運動蓬勃興起。自20世紀(jì)50年代后期起,非洲國家陸續(xù)取得獨立,90年代納米比亞共和國成立和新南非的誕生,宣告非洲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政治解放的歷史任務(wù)勝利完成。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