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明代以后,石油開采技術逐漸流傳到國外。明朝科學家宋應星(生于1587年,江西奉新縣人)所著的科學巨著《天工開物》,把長期流傳下來的石油化學知識作了全面的總結,對石油的開采工藝作了系統(tǒng)的敘述。全書18卷,圖文并茂,出版于明末崇禎十年,即1637年,是當時世界上僅有的一部化學工藝百科全書。它的問世,使后者難以繼了。書中記載,不但反映出豐富的化學知識,亦反映出當時的化學工藝生產水平。我國古代石油開采的許多技術環(huán)節(jié)和技術項目,皆有賴于此書而得以流傳。該書十六世紀傳到日本,1771年的日本翻刻本受到日科技界的注意。十八世紀傳到歐洲,十九世紀上半葉起,陸續(xù)出現了歐洲文節(jié)譯本,1869年出現了比較詳細的法文節(jié)譯本。二十世紀后半葉以來,全部被譯為日、英、俄文,成為世界科技史的名著之一。難怪有的國家石油技術資料也公認,我國早在公元1100年就鉆成了1000米的深井。說明在那時,我國的石油鉆井技術就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
除此以外,石油還可以提煉成汽油、煤油、柴油、瀝青、潤滑油、石蠟
上一頁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