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國測繪行業(yè)來分析,在標準分類中測繪標準只有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目前未有地方標準或企業(yè)標準。各單位的技術設計均在符合相關國家標準或行業(yè)標準要求的前提下,結合測區(qū)的具體情況而確立。對于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的制定,都有嚴格的運作管理程序,每項測繪標準都遵循這些程序。主要包括下列5個方面:
1)根據(jù)年度計劃,確定課題任務,組成課題組,撰寫課題任務書,明確課題研究內容、指標、要求、各項經費預算,課題人員分工,進度安排等。對于某些有特殊要求的課題,則事先需要與有關方面商討編寫基本原則。
2)資料收集,開展調研,針對課題研究的內容,有目的地征求意見,寫出調研報告。
3)在調研基礎上擬定編寫大綱。通常編寫大綱中已對主要技術指標做出明確規(guī)定,對大綱征求意見,必要時應召集大綱討論會,集思廣益。將修改后的編寫大綱上報主管部門審批,經審批后的大綱就是標準正文的主要依據(jù)。
4)編寫標準正文初稿。對于某些課題還需進行必要的生產試驗,攻破難點,尋找結論。完成初稿后以《征求意見稿》形式發(fā)往有關單位和專家征求意見,同時要提供“編制說明”及附件,一般在2個月之內完成征求意見工作,然后對該稿進行修改。有些課題由于各種原因,在征求意見后反饋意見過多,或者意見明顯不一致,則需要修改后再次發(fā)出征求意見,以求得原則問題基本一致。將修改后的文本作為《送審稿》提供給審查會進行審查,或經主管上級同意采用函審形式進行審查。提供給審查會的資料除標準文本外,還需編寫說明及附件、意見匯總處理表。對參加審查會的代表也有明確規(guī)定,需有生產、科研、使用以及大專院校等方面的代表參加。審查會必須對送審稿做出審查結論。
5)已通過審查的測繪標準,課題組需將大家的意見逐條進行歸類、匯總、修改,完成后作為《報批稿》上報主管部門,經最后的審批、編號、公布,然后交付印刷,出版發(fā)行。
至此,某項測繪技術標準制定全工序圓滿完成?梢,測繪標準的制定是按一定程序執(zhí)行的,具有嚴肅性和可信性。測繪標準化研究所自成立以來已承擔各測繪專業(yè)的標準制修訂共計188項(計至2000年底),無論是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或國家測繪局標準,均按上述程序運作。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