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煤炭是我國的主要能源,目前年消費量超過10億t。在一次性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的比重占到75%,而且這種能源構成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會有根本性改變。我國煤炭資源含硫較高、平均硫分是1.72%,有27.08%原煤的硫分大于2.5%。工業(yè)和電力用煤多數(shù)是未經(jīng)加工處理的原煤,燃燒過程給環(huán)境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1 二氧化硫對環(huán)境的污染及危害硫是煤中的主要有害元素,燃煤引起的煙氣污染是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我國80%的煙塵和90%的SO2來自燃煤。SO2也是酸雨形成的主要根源,我國的酸雨問題很嚴重。目前,我國酸雨已從80年代西南少數(shù)地區(qū)發(fā)展到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和四川盆地的大部分地區(qū),降水pH值小于5.6的面積 (國際評價酸雨的標準 )已經(jīng)占國土面積的40%,酸雨控制區(qū)占國土面積的84% ,SO2污染控制區(qū)占國土面積的3%。華中地區(qū)的酸雨污染程度已經(jīng)超過80年代污染最重的西南地區(qū),酸性降水頻率超過90%。我國很多城市空氣二氧化硫污染十分嚴重,目前已有62%的城市環(huán)境空氣二氧化硫平均濃度超過國家《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二級標準、日平均濃度超過國家《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三級標準。全國由于酸雨影響使得糧食減產10%,每年造成農業(yè)直接損失達24億元,間接損失達14億元。
2 推廣潔凈燃煤技術,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潔凈煤技術的基本框架包括煤炭加工、煤炭轉化、煤炭潔凈燃燒和污染控制等四個領域,其目的為了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減少環(huán)境污染。
控制燃煤二氧化硫污染的潔凈燃煤技術,目前可分為三個方面:①燃燒前脫硫;②燃燒過程中脫硫;③燃燒后脫硫。所謂燃燒前脫硫,即原煤脫硫,就是在煤炭燃燒之前,采用一定的工藝將煤炭中所含硫分去除掉,以減少煤炭燃燒時產生的SO2,如原煤的洗選等;燃燒過程中脫硫,即燃燒固硫,就是通過向煤炭中添加一些物質,使其在燃燒過程中與SO2反應,生成的固態(tài)鹽類留在煤渣中,以減少SO2的排放量。加入的物質稱為固硫劑,使SO2成為固態(tài)鹽類的過程稱為固硫,例如型煤固硫技術、流化床固硫技術等;燃燒后脫硫,即煙道氣脫硫,就是將煤炭燃燒后的煙氣引入特定的裝置或工藝中,通過化學吸收、吸附等過程將煙氣中的SO2脫除,如旋轉噴霧干法煙氣脫硫技術等。
2.1 燃燒前潔凈煤技術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