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為三個紀。第一個是三疊紀,由阿爾別爾特命名于德國西南部,這里有三套截然不同的地層,因此得名,此事在1834年。在德國和瑞士的與瑞士交界處有一座侏羅山,1829年前后布朗維爾在這里研究發(fā)現(xiàn)該處有非常明顯的地層特征,因此以山命名,如果1820年英國人史密斯首先命名的話,現(xiàn)在肯定不會是侏羅紀這個名稱,因為他當時在英國面部研究的菊石正好就是這個時期的。兩年后的1822年,德哈羅烏發(fā)現(xiàn)英吉利海峽兩岸懸崖上露出含有大量鈣質(zhì)的白色沉積物,這恰恰是當時用來制作粉筆的白堊土,于是便以此命名為白堊紀。需要指出的是,世界上大多地區(qū)該時期的地層并不都是白色的,如在我國就是多為紫紅色的紅層。
萊爾曾經(jīng)將古生代稱第一紀,中生代為第二紀,新生代為第三紀,1829年德努阿耶在研究法國某些地區(qū)的地質(zhì)時按魏爾納的分層方案從第三紀中又劃分出來了第四紀,這樣,新生代便由這兩個紀所組成。從前的第一紀則由紀升代含六個紀,同樣第二紀也升代含三個紀。
紀下面還有分級單位,如“世”,一般是將某個紀分成幾個等份,如新生代依次分為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全新世等。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