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以在前面的鍛燒階段將銅氧化。然后不用添加氧化劑用硫酸溶解。最佳反應溫度約90℃。在含銀30銅70到銀70銅30的濃度范圍之內,合金內的銀在該過程中保持其結構不變。其反應速率隨破壞深度的增加而非線性地下降(由于通過銀骨架的擴散受到限制)。合金塊的厚度以不超過0.1~0.2mm,溶解時間令人可以接受為宜。為此可將合金用機加工的方法制成碎塊,或者使合金呈熔融態(tài)用噴射法形成細粉。用攪拌法使碎塊或細粉保持懸浮狀態(tài)。將固化的金屬慢冷至約200℃,則可抑制富銀混晶的形成,增高銅的溶解速率。留下來的銀一般須進行電精煉。從溶液中可回收硫酸銅或用于制備電解銅。 將含銀合金溶解在硝酸或充入氯氣的鹽酸內,則銀以氯化銀的形式沉淀。但是這對工業(yè)規(guī)模而言在經(jīng)濟上并不合算。也可以將硝酸銅轉化為氧化銅或Cu(I)Cl。銅的置換沉淀法已很少采用,因為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 5.2、電解 5.2.1、迪茲爾(Dietzel)電解 通常由銀、金和銅構成的再生 合金通過陽極化溶解在微酸性的硫 酸銅電解液內。陽極和陰極區(qū)之間 用紡織物隔柵隔開。借溢流口將陽 極液連續(xù)除去,并用銅置換法將陽? 圖1、迪茲爾(Dietzel)電解法前視圖 a)軋輥形陰極;? 極液內的銀沉淀使脫銀的陽極液連????? b)? 隔柵c) 陽極;d) 廢雜銀碎塊;e) 陽極泥 續(xù)進入陰極區(qū),將銅沉積在轉動的輥狀陰極上,并不時地將銅薄片揭下。進入陰極區(qū)的脫銀溶液液流和從陽極區(qū)溢出的含銀溶液(由靜液壓引起),形成一般通過隔柵流向陽極的液流。有極少量的溶解銀抵達陰極區(qū)。含少量銀的銅被陰極回收。將銅進行電解精煉并借此產(chǎn)生含金陽極。 5.2.2、德馬格(Demag)電解法 用稀硫酸電解液可從銀-銅陽極上將銅溶解并沉積在陰極上,而銀不溶解則留了下來。如果知道金屬的平均含銀量,則要按照用硫酸浸出廢雜含銀材料的方法進行浸出。產(chǎn)生仍保留原來陽極形狀的氈狀銀質塊。隨著對陽極浸滲深度的增加,溶解反應受到銀構架的阻抑(在銀構架內出現(xiàn)擴散)。因此,陽極薄板的厚度不應超過5mm。如果使用的是陽極籃,則避免產(chǎn)生不能將銅完全除去的區(qū)域,就變得更加困難。 當溶解進行時,電解槽的電流電壓特性曲線發(fā)生變化。因此電解過程的穩(wěn)壓控制對防止過電壓極為重要,過電壓會造成銀的溶解并與銅一起沉積在陰極上。一如硫酸溶解過程,必須進行初級熱處理,防止因形成銀銅混晶而在銀結晶內出現(xiàn)過量銅。此外,必須從含微孔的氈狀銀質塊內將含銅電解液清洗出來。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