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費甚少,所獲甚豐
來自加拿大多倫多的私人顧問、地質學者邁克爾.米爾納也對非洲大陸的白蟻種群進行了大量研究,他認為某些白蟻甚至有能力先把金粒找出來! 它們可以將下顎插入金粒中,因為這些金粒比較柔軟。 他與多倫多大學的蒂莫西聯(lián)手發(fā)表了剛剛被白蟻運來建造蟻穴的金粒的電子顯微照片,從上面可以看到白蟻用小小的下顎死死地咬住那顆金粒。
派斯說,她曾經一度想放棄,因為頂著烈日酷暑觀察白蟻從地下鉆進鉆出真不是件好差事;諾爾斯 也比她好不到哪兒去,他曾在非洲數次差點淪為白蟻的盤中餐;來自紐蒙特礦產公司的地質學者西蒙.保爾斯特的經歷更加傳奇,他曾經在一個白蟻蟻穴上見到6條蛇,包括兩條眼鏡蛇, 從那以后我在白蟻蟻穴上取樣時格外小心, 他說道。
雖然派斯一肚子怨言,里德卻依然認真地采集三齒稃草和其它寥寥數種能在干燥的塔納米沙漠上生存的植物。希爾說, 三齒稃草從未放棄長出地面的努力,只為能在風中風干在太陽下成灰,它們的根系垂直向下伸向數十米深的地下。 如果說白蟻能挖下地下30米夠厲害的話,三齒稃草的根甚至能探向地下50米深甚至更多。以前并沒有人挖掘這種草的潛在價值,因為它長有刺的尖葉常常會令采樣者掛彩,但里德卻認為值得一試。
與白蟻一樣,三齒稃草也是為了尋找地下水,因此通過對其根系和葉子的研究也同樣能對分析地下巖層有所幫助。里德表示, 目前我能確定的是,三齒稃草和白蟻一樣能夠吸收地下巖層礦物質的成分,并在地面之上有所顯示。雖然二者通常攜有不同的金屬,但可以顯示出更為完整的地質化學成分變化。
科學家的這一發(fā)現(xiàn)吸引了全球各礦產公司的興趣,澳大利亞和非洲地下礦藏將迎來另一個大開發(fā)時期。亞澳黃金協(xié)會的特雷弗.愛爾蘭表示, 該項技術已經足夠成熟到日常應用的程度,希爾小組的研究成果較以前更加具體翔實。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