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報道,在非洲的喀拉哈里沙漠中有一個世界上最著名的鉆石礦吉瓦寧(Jwaneng)鉆石礦,可是這些埋在40米地下深處的礦石是如何被發(fā)現的呢?白蟻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
沙漠白蟻 挖洞高手
沙漠白蟻通常要深挖廣掘,環(huán)境使其不得不如此。生活在炎熱干燥地區(qū)的白蟻會在地面上堆積巨大的蟻穴以利空氣循環(huán)和降溫。一旦蟻穴遭到破壞,白蟻群會盡快將其修復以躲避食肉動物的襲擊、保護蚊群的安全。
盡管所處的沙漠地帶十分干燥,白蟻還是需要濕潤的泥土來堆積蟻穴,為了找到符合要求的泥土,白蟻會向下挖土30米甚至更深以找到地下水位,將找到的緊固的粘土或濕潤的巖石含在口中,然后爬回家繼續(xù)堆積蟻穴,循環(huán)往復,樂此不疲。在這一過程中,它們不僅帶上來地下深層的土壤樣本,那些濕潤的巖石粒中也有可能含有珍貴的礦石--白蟻的蟻穴揭示了地下結構的奧秘,如今地質學家和礦產公司已經意識到了白蟻蟻穴的巨大潛在價值。
一組澳大利亞研究人員正在對白蟻及其建筑的蟻穴和其揭示的地下的奧秘進行進一步深入研究,他們會沖洗白蟻的蟻穴試圖發(fā)現是否有黃金形成的痕跡,地下水中會含有微量,并在蟻穴中集中反映出來。研究人員相信,白蟻是發(fā)現新的鉆石、黃金以及其它未知寶藏的開門鑰匙。
一般情況下,要想對地下巖層中的沙土和巖石完成取樣任務,地質學家們必須要打個勘測洞。而白蟻則或多或少成了他們的免費義工,并且是在整個沙漠地帶到處開花。加拿大多倫多的北大西洋能源組織成員喬.諾爾斯表示: 一座白蟻蟻穴就相當于一個倒置的鉆孔,這正是我們想要的。 雖然包括諾爾斯在內的一些地質學家已經開始在非洲大陸部分地區(qū)利用白蟻蟻穴的土樣進行研究,大多數地質學家和礦產公司還只是剛剛意識到這一方法的重要性,在此之前他們只是將此視為一個 習慣 或其它勘探方法的 補充方式 。
反芻泥土 幫助取樣
在澳大利亞似乎并無應用此法的必要--澳大利亞絕大多數礦產寶藏來自于占其面積的30%的裸露巖石區(qū),對科學家來說幾乎是唾手可得。但現在情況發(fā)生了變化,上述易于發(fā)現開采的資源已經開采殆盡,必須想辦法勘測另外三分之二的土地,而這些地區(qū)都被風化層所覆蓋,但問題在于風化層通常厚達幾十甚至幾百米深,而澳大利亞的地質層年代十分久遠,已經形成至今幾百萬年之久,這意味著風化層與其底下的巖石層從地球化學角度來講相關聯性并不大,人們幾乎可能確定下面一定有礦物珍藏。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