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出口將沉重打擊專門出產鐵礦粉(在印度出口的鐵礦石中占85%)的礦商,同時對印度與中國(印度鐵礦石的最大客戶)、日本和韓國的貿易關系都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英國《金融時報》評論認為,印度此舉雖然含有保護礦產之意,但明顯屬于“損人不利己”的行為。
不僅如此,印度礦商也表示,由于印國內許多鋼鐵廠缺乏相關技術,他們只能轉而出口礦產資源。據悉,盡管印度年鐵礦石出口量非常大,但是其中差不多85%都是價值較低的粉礦。印度本國的煉鋼廠缺少燒結設備和相關技術,無法將粉礦冶煉成鋼鐵,因而也不能對這類粉礦進行利用。這種負面效果也將擴大到運輸、服務、港口等其他行業(yè)。但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辛格強調,國內鋼鐵企業(yè)已開始采用新技術,可以充分利用粉礦。
也有分析認為,印度不大可能全面禁止鐵礦石出口。“我認為全面禁止出口的可能性極小,”花旗的分析師Alan Heap表示,“最可能的做法是提高稅率! 不過,據外媒報道,印度的內閣部長7月20日已出來表示,對印度本國提高鐵礦石出口關稅的計劃并不知情。
謀求資源大國
印度是一個礦產資源種類并不齊全的國家,盡管擁有較為豐富的鐵礦石、鋁土礦、煤等資源,但諸如石油、焦煤、銅、鉛、鋅等礦產的儲量則相對不足。因此,為了保證資源儲備能夠滿足本國發(fā)展,印度長期實行進口替代政策,即優(yōu)勢礦產只有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前提下才可以出口。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亞太系博士生時宏遠在表示,印度在能源拓展上主要有兩種手段:一種為現(xiàn)貨購買,另一種則是海外投資,而且投資的方式很多樣,除此以外,還包括了一些其他的貿易手段。
以鋼鐵行業(yè)為例,盡管印度鐵礦石出口量躍居世界第三,但印度政府也在大力保護與鋼鐵相關的資源。印度鋼鐵部長辛格就明確表示,在鋼鐵制造工業(yè)中,印度鋼鐵制造商如果想要保護國內礦產原料,必須從海外購買礦產資源資產,尤其是煉焦煤。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