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2 跨越水域穩(wěn)定性的補充分析,預測今后30~50年水域演變發(fā)展趨勢對塔位 安全的影響。
16.3.3 跨越地段水文要素特大值的出現和客觀條件變化的分析論證,以及有關確保 塔位安全的意見與建議。
17 陸地水文分析計算
17.1 設計洪水計算
17.1.1 設計洪峰流量計算按以下方法:
(1)當設計站(或斷面)有實測流量資料30年以上,并有歷史洪水調查資料時, 可用數理統計的方法,求得不同頻率的設計洪峰流量;
(2)當設計站(或斷面)實測流量資料不足30年時,可用上下游鄰近站的實測流 量資料,插補延長設計站(或斷面)的流量系列,并用頻率統計的方法推求不同頻率 的設計洪峰流量;
(3)當設計站洪峰流量資料短缺,參證站有長系列洪峰流量資料時,可先計算參 證站設計洪峰流量,再利用流域面積比擬法,將參證站的設計洪峰流量移用到設計 站;
(4)當大跨越方案位于干支流匯合口以下或水庫的下游時,可用洪水組合法或 典型年法進行洪水組合與洪水演進計算,求得設計斷面的設計洪峰流量。
17.1.2 設計洪水位計算按以下方法:
(1)設計站(或斷面)有實測水位資料連續(xù)30年以上,水域變遷不大,并有歷史 洪水的調查資料時,可采用頻率統計的辦法推求設計洪水位;
(2)設計站實測水位資料不足30年,當水域變遷不大時,可用上下游鄰近站長 系列的水位資料通過相關分析,延長設計站(或斷面)的實測水位系列,并用頻率統 計的辦法推算設計洪水位;
(3)當設計站(或斷面)有較穩(wěn)定的水位流量關系時,可用已求得的設計洪峰流 量,通過水位流量關系查得設計洪水位;
(4)當設計站(或斷面)無實測流量資料時,可用上下游鄰站的水位流量關系和流 量資料,按上述途徑求得參證站的設計洪峰流量和設計洪水位,通過設計站(或斷 面)與參證站的水位關系,推求設計站的設計洪水位;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