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焦家金礦鉆探與坑探礦體的巨大偏
1.2.1 -190m 中段的“以鉆代坑”試驗
1991-1995年焦家金礦在一190m中段開拓過程中,曾嘗試使用以鉆(孔)代坑 (道)進行生產(chǎn)探礦,以期降低成本;但實際使用過程中效果并不理想。圖2是鉆孔控制的礦體與坑道及采場控制的礦體對比,從中不難看出其中的巨大偏差。
1.2.2 -150m 中段 的坑鉆對比
1995年在焦家金礦 一150m中段 5001北采場第六分層回采時,為控制礦體尖滅端,用鉆孔在 80線附近進行探礦,取芯品位僅 1.06×10,即礦體
在 80線應當尖滅 ;但參考 一110m中段礦體應向北部有較大的延伸 ,于是又在80線用坑道對這一結果進行了驗證 ,坑道取樣平均品位為 3.76×10,證明礦體沒有在 80線尖滅。在接下來進行的采場進路中取樣平均品位達到 4.31 X 10,與坑探結果基本相符 (表 1)。隨后對北翼礦體用坑道進行了系統(tǒng)控制 ,礦體尖滅端擴展到了72線,與鉆探控制的礦體邊界相比,坑探控制的礦體邊界向北推移了 120m之多。
表 1 焦家金礦 51082采場第六分層鉆探與坑探及采場進路樣品結果對比
2 “測不準”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
發(fā)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