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明礬石化帶常呈繼續(xù)似層狀或透鏡狀,厚度變化不一,有時與高嶺土化帶呈互層或合并,主要礦物為明礬石,含高嶺石、埃洛石、黃鐵礦和石英。
(5)絹云母、硅化帶該帶為礦體頂板,礦物以次生石英為主,絹云母次之,伴有少量黃鐵礦、明礬石。局部有少量氯黃晶。該帶下部絹云母有所增多,并有少量高嶺石。
不同蝕變帶中,主要特征蝕變礦物分布則具有明顯的指帶意義。
明礬石在高嶺土和火山巖中均大量出現(xiàn),常呈自形菱形晶體,大小在15~20μm之間,以鉀明礬石為主,K2O含量可達9.28%,在高嶺土中呈團塊狀或條帶狀。另一種則呈細(xì)粒狀產(chǎn)出。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