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透水規(guī)律 采掘工作面發(fā)生透水事故。即是高位水的溝通,補給下流,水位越高,壓力越大,這就是透水的一般規(guī)律。 (1)凡是與地面、井下水互相貫通的老空廢巷、斷層、裂隙等,都一定有水的積存。這條規(guī)律就說明,當井下采掘工作遇到有補給水源的老窿、廢巷、裂隙、鉆孔等。必須采取防水措施,防止透水事故的發(fā)生。 (2)積水區(qū)的水位越高,壓力就越大。在處理水位高的積水時。因作用于煤(巖)壁的壓力大。煤(巖)會被壓破造成穿水。必須采取分段的方法,將高位積水由上而下,分段進行探放,疏干地層水。 (3)透水前,一定有預兆。這是從多次透水事故的教訓中總結出的一條科學結淪。若廣大井下職工掌握這一規(guī)律,發(fā)現透水預兆時,撤出人員,停止作業(yè),采取措施,加固探放水地點的支護,就會防止透水事故的發(fā)生。 二、透水預兆 采掘工作面發(fā)生透水前一般都有如下預兆: (1)巷道壁或煤壁“掛汗”。這是山于壓力水滲透微細裂隙后,凝聚于巖石和煤層表面。 (2)煤層變冷,煤層含水增大時,熱導率增大,所以,用手摸煤壁時,有發(fā)涼的感覺。 (3)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并有滲水。 (4)出現壓力水流。這表明已接近水源,應密切注意水流的變化情況,如果出水混濁,說明接近水源,否則,相反。 (5)煤層有水擠出,并產生“嘶嘶”聲。有時還能聽到空洞的泄水聲,這是明顯的突出征兆。 (6)采掘工作面的有害氣體如瓦斯、二氧化碳、硫化氫氣體增加,氧含量下降。 (7)煤壁或巷道掛紅,酸度大,水味發(fā)澀,有臭雞蛋味,這是老空積水的特點。由于積水時間長,水中溶解許多雜質:含鐵時,水色變紅;含硫化氫時有臭雞蛋味,酸性水發(fā)澀。 (8)煤壁發(fā)潮發(fā)暗。干燥光亮的煤體,由于水的滲人。變得潮濕、暗淡。 (9)采掘工作面溫度下降,空氣變冷或水蒸氣大,有霧氣產生。這是由于工作面接近積水區(qū)的緣故。 如果礦井水的類型不同,出現的預兆也不相同: (1)老空水。老空水年代久遠,水量補給較差,屬于“死水”。所以有掛紅、酸度大、水味發(fā)澀的特點。 (2)斷層水。斷層附近的巖層較為破碎,一般情況下,會出現工作面來壓,淋水增大。斷層水的補給較充分,多屬“活水”。因此,很少出現掛紅,水無澀味而發(fā)甜,在巖巷中遇到斷層水,有時能從巖逢中見到淤泥,底部出現射流,水呈黃色等預兆。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