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海洋對人類意味著什么?人類為了了解它,對它已研究多年,經(jīng)過 70 年代國際十年海洋勘探階段,使人類進一步加深了對海洋礦物資源的種類、分布與儲量的認識。我國海洋研究的科學家正大聲疾呼:忽視海洋就意味著無知和災難。 海洋中所儲各種礦物約 500 億噸,若鋪于地面,則厚達 200 米;若裝火車,其長度可從地球到太陽。只要每平方米有 5 公斤的礦物,就有開采的價值。而在太平洋東南部海域,每平方米竟有 50 公斤至 70 公斤之多,而且至今仍在不斷的生成和堆積,海洋每年可生成 1600 萬噸有價值的工業(yè)原料。 金屬鎂在工業(yè)上,國防上占有重要地位,制造飛機和快艇的主要材料是鋁鎂合金。鎂比鋁還輕,世界上金屬鎂和化合物的來源,很大一部分直接和間接來自海水。從海水中制取金屬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年產(chǎn)量超過 20 萬噸。海水中鎂是占第 3 位的元素,含有 2100 萬億噸,鎂是金屬中的后起之秀。 錳結核是 70 年代才大量發(fā)現(xiàn)的著名的深海礦產(chǎn)。褐色的錳結核,外觀象土豆,切片來看,一層層的又象蔥頭。這種結核體往往是以貝殼、珊瑚、魚牙、魚骨為核心,把其它物質(zhì)聚集在周圍。生長速度很緩慢,大約 1000 年生長 1 毫米,有的 100 萬年才生長 4 毫米。錳結核含有錳、鐵、鎳、鈷等 20 多種元素。其經(jīng)濟價值很高,估計在太平洋的分布面積約為 1800 萬平方公里。這樣就含有煉錳鋼用的錳有 4000 億噸,煉不銹鋼的鎳有 164 億噸,煉超硬度鋼的鉆有 58 億噸,用途廣泛的銅有 88 億噸……。如果每年從太平洋取上 100 萬噸錳結核,便可提供世界需要的 10% - 12% 的錳礦以及 12% - 15% 的鈷礦。
[1] [2] [3] [4] [5]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