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坯釉料的配方試驗證實,其粘土、石英、長石原料基本都采自本地。經定窯研究組對坯料配方試驗結果的分析初步認為定瓷坯料中的主要原料為當?shù)睾诤稚操|粘土巖及灰白色塊狀粘土巖。通過對古定瓷釉的鑒定得知釉料內含有一種鈣、鎂質成份較高的礦物,推測可能是白云石,F(xiàn)將在附近發(fā)現(xiàn)的羊平白云巖已提供給該研究組進行古定瓷釉料的配方試驗。
結束語
目前,查清古定窯的原料來源問題,對加速仿古制瓷研究工作的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據(jù)了解,前人對該礦區(qū)未曾做過詳細的地質工作,缺少原始資料,加之礦區(qū)內的巖層大多被第三、第四系所覆蓋。所以,給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難。筆者此行,只對該礦區(qū)的定瓷原料問題進行了初步的野外地質考察。通過對定窯附近及周邊地區(qū)約方圓100多公里的實地地質調查證實,古定窯遺址座落在群山繚繞的太行山下,山高路險再加之古代的交通運輸工具所限,所以認為當時燒制“定瓷”的原料不可能到離窯址數(shù)十公里外甚至更遠的地方所采。當?shù)刭x存著大面積的粘土資源及陶瓷原料,并具有一定的儲量。因此,認為距今一千余年之久的唐宋兩代所興建的古定窯其所用原料就取自此地。
在野外地質調查和文稿整理過程中,得到了河北省定窯研究組、定窯瓷廠的大力支持,并參閱了河北地質十三隊、靈山煤礦有關資料,在此一并致以謝意。由于時間關系,加之缺乏原始地質資料,文內錯誤在所難免,敬請批評指正。為了更進一步查清本地的粘土資源分布、儲量及開采地質條件等問題,建議有關部門有計劃地對該區(qū)開展必要的地質勘查及資源評價工作,以便更多的挖掘我國古代的文化遺產。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發(fā)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