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名稱:白鎢礦/鈣鎢礦
硬度:4.5
比重:比重6.1,隨含Mo量的增加而減小
解理:解理依{101}中等
斷口:參差狀斷口
顏色:通常為白色,有時微帶淺黃或淺綠
條痕:白色
透明度:透明至半透明
光澤:油脂光澤或金剛光澤
發(fā)光性:在X射線、陰極射線和短波長的紫外線照射下均發(fā)出淡藍色至黃色熒光,因其中Mo含量不同而有變化。
其他:性脆 化學組成:CaO 19.74%, WO3 80.53%
成因產狀:白鎢礦主要產于接觸交代礦床中,或產于高溫熱液脈中;與鎢錳鐵礦、輝銅礦、螢石和黃玉共生。
主要產地:康涅迪克州費爾菲爾德區(qū)特魯巴里、南達科他州勞倫斯區(qū)的卡斯特、加利福尼亞印約區(qū)的達爾文、亞利桑那州康奇斯和莫哈韋;加拿大德國;瑞士;意大利;墨西哥;巴西;秘魯;澳大利亞;日本;朝鮮;中國產有大而漂亮的晶石。
名稱來源:白鎢礦以卡爾·斯契爾(scheele)的名字命名,他是18世紀瑞典化學家,他證明了在這種礦物中有氯化鎢的存在。
礦物用途:鎢礦石;制作工具和用于航天工業(yè)。
![](upload/supply_image/2008/7/4/082306803236520080619000001/白鎢礦.jpg)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