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愛軍告訴筆者,冀文祥承包煤礦時(shí),還用冀家溝村的人到礦上干活兒,而此后歷任老板均不用村里的人.
冀家溝沒有公路,至今到縣城去有一半是土路,而附近的村子都通了公路.
2005年,冀家溝小學(xué)還有150多個(gè)學(xué)生,目前僅剩下4個(gè)孩子,他們分別上學(xué)前班至三年級(jí),所有課程均有一名上了年紀(jì)的民辦教師教授.
"有門路、能掙錢的人都到城里了,干體力活兒的人在本村的礦上又找不到活兒干,只能到外面去打工,所以大部分孩子都跟著父母在外地上學(xué).不能出去掙錢的人,他們的孩子只能到別的村子上學(xué)."冀愛軍告訴筆者.冀愛軍有三個(gè)孩子,9歲的大女兒,每天要走10里山路到外村上學(xué).
2008年,冀家溝村人因煤礦補(bǔ)償問題上訪,潦倒的冀愛軍甚至賣掉了家中的口糧,作為赴京上訪的路費(fèi).
"這個(gè)礦開不開,對(duì)我們沒有任何意義,現(xiàn)在不開了,也好."11月5日下午,冀愛軍站在冀家溝煤礦的井口,表情木然.
冀愛軍這個(gè)冬天不打算到城里找活兒干了,11月5日下午,冀愛軍家中的院子里,他的母親和妻子在淘制土豆粉,幾十斤土豆粉賣到城里,可以換些微薄的收入.
離去的,是掙得盆滿缽滿的煤老板和辛勤勞碌的礦工;留下的,是冀家溝人,還有他們不曾隕滅的生活的希望.
上一頁(yè) [1] [2] [3] [4] [5] [6]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