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強的故事”各有各的不同:那緊握鉛筆的拳頭、那扛起巨石的臂膀、那笑對生死的胸膛、那蔭蔽弱小的脊梁。
不同的“堅強的故事”有著同樣的內涵:不可摧毀。全國哀悼日第一天,北川中學在國歌聲中復課;震后第一個中秋,青川鄉(xiāng)親組成大家庭分享圓月;震后第一個除夕,都汶路上筑路工把“生命線”延長再延長;震后第一個清明,映秀廢墟上挺立起新生的力量。
與死神拔河,與時間賽跑。8萬多名被搶救的生靈、1200多萬被迅速妥善安置的群眾、一次也沒發(fā)生的疫情、在相當于許多國家國土面積的土地上進行的大規(guī)模重建……365個日日夜夜,四川書寫堅強,堅強鑄造四川,廢墟上挺立堅強四川!
聽天由命從來不是蜀人的品性,堅強的基因在我們的血脈中生生不息。中國所有古老的大城市中,從未遷移、從未更名的僅有成都———即便它曾一次次被摧毀,甚至“十室九空”、“舉城瓦礫”。大慈寺、武侯祠、杜甫草堂……無不是劫后重建的產(chǎn)物,見證四川一次比一次更堅強地崛起,更堅強地再生。
汶川特大地震以特殊而且極端的方式再一次磨礪了川人的風骨。把對災難的記憶銘刻在墓碑、紀念碑、心底的無字碑上,把地震一周年作為新的起點,堅強四川在“兩個加快”的大道上,一路攻堅克難,留下一路堅強的歌。
。ㄈ┎晃菲D險、不怕犧牲,一往無前、敢于勝利,“英雄”是8800萬四川人共同的名字。在“兩個加快”的征程上,縱然峻嶺千重險峰萬仞,沒有比英雄四川更高的山。
70年前,詩人何其芳曾寫下名篇《成都,讓我把你搖醒》。
不少人曾和他一樣,對四川人滿懷疑慮乃至失望。他們以為,在物阜民豐的天府之國里,氤氳的茶香、美酒的芬芳、綺麗的風光,磨蝕了四川人的氣概。
365個日日夜夜發(fā)生在四川的一切,讓所有人頓悟:原來,真正的四川人是這樣的———15位親人遇難,北川民政局長王洪發(fā)卻把全部精力投入抗震救災。無情乎?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不會這么想。
46歲的龔天秀,自己用鋸子和剪刀鋸掉小腿,以便消防官兵施救。殘忍乎?刮骨療傷的關云長不會這么想。
黨員干部站出來!超常付出成為365個日日夜夜的常態(tài)。不累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不會這么想。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