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金用于貨幣
黃金有多種用途,但在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中,黃金最重要的作用是作為貨幣。黃金成為貨幣,主要由于它質地均勻、易于分割、體積小而價值大、不易腐蝕、便于攜帶。馬克思說:“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秉S金作為貨幣,執(zhí)行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職能,其中前兩種為基本職能。
。1)黃金用作貨幣源遠流長。在我國古代,黃金一直作為貨幣流通。目前發(fā)展最早的金幣是戰(zhàn)國時代楚國鑄造的。這種金幣稱為“郢爰”,“郢”在戰(zhàn)國時曾是楚國的首都,“爰”是楚國的重量單位,一“爰”即楚制一兩。
唐代,黃金作為貨幣大量用于饋贈、奉獻、賞賜、****、儲蓄等。進入宋朝后,黃金作為貨幣用途更加廣泛,不僅充當商品交易媒介,還用來賠償、借債、折款納稅、回收紙幣等。發(fā)展到元代,黃金不再局限于在王公貴族之間流通,開始與銀同時在民間作為貨幣流通。到了清朝初期,社會上還有大量黃金作為貨幣使用?滴跄觊g,黃金用于國際貿易也曾流向國外。
世界上金幣的鑄造,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八世紀初七世紀末位于西亞的亞敘帝國。外國貨幣學家和考古學家認為第一枚金幣是公元前七世紀在里底亞誕生,其由含金73%、含銀27%的合金沖制而成。
資本主義初期,黃金已進入貨幣流通領域,而且數(shù)量逐漸增多。到十九世紀,黃金在世界主要國家壟斷了貨幣的作用。各國規(guī)定黃金作為貨幣金屬后,就規(guī)定貨幣單位的名稱和它所包含的貨幣金屬重量,例如英國的貨幣單位定為鎊,每鎊含純金7.32克。
(2)金本位制使黃金在貨幣制度中起主導作用。世界各國以黃金作為貨幣金屬后,曾先后采用過金銀復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實行金本位制時,金幣數(shù)量可以自發(fā)地進行調節(jié),不會出現(xiàn)流通渠道中貨幣過多而發(fā)生貨幣貶值現(xiàn)象,黃金可以自由輸出輸入,各國貨幣按重量不同而有一定的比價,保證了外匯匯率的相對穩(wěn)定和世界市場的統(tǒng)一。因此金本位制是相對穩(wěn)定的貨幣制度,對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現(xiàn)在世界上已沒有一個國家實行金本位制,都轉為紙幣制度。由此,國際上黃金的作用也受到限制,但黃金未完全喪失其貨幣作用。為了應付國際支持需要和避免或減少通貨膨脹所招致的損失,以及為進行黃金交易和工業(yè)、醫(yī)療、黃金飾品業(yè)的經常需要等,都促使各國官方或私人賣黃金、貯藏黃金的活動日趨活躍,許多國家竭力增加其官方黃金儲備以加強其國際金融實力。大力主張黃金非貨幣化的美國,其官方黃金儲備仍占世界首位,1986年4月為8169.65公噸。黃金作為貨幣商品的職能和作用不是人為力量可以消滅的,隨著世界貨幣制度動蕩和世界性通貨膨脹的日益變化,黃金在國際金融領域內的世界貨幣職能和它在國內國外的貯藏手段職能依然在發(fā)揮作用。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