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鐵的化學(xué)和物理性質(zhì)
鐵元素(Ferrum)的原子序數(shù)為26,符號為Fe。在元素周期表上,鐵是第四周期第八副族(ⅧB)的元素。它與鈷和鎳同屬四周期ⅧB族。
在自然界中,鐵元素有4種穩(wěn)定同位素,其同位素豐度(%)如下(Hertz,1960):
54Fe—5.81,56Fe—91.64,57Fe—2.21,58Fe—0.34。
鐵的原子量平均為55.847(當(dāng)12C=12.000時)。
鐵的原子半徑,取12配位數(shù)時,為1.26×10-10m。鐵的原子體積為7.1cm3/克原子,原子密度為7.86g/cm3。
鐵原子的電子結(jié)構(gòu)是3d64s2。
鐵原子很容易失掉最外層的兩個s電子而呈正二價離子(Fe2+)。如果再失掉次外層的1個d電子,則呈正三價離子(Fe3+)。鐵元素的這種變價特征,導(dǎo)致鐵在不同氧化還原反應(yīng)中顯示出不同的地球化學(xué)性質(zhì)。
鐵原子失去第一個電子的電離勢(I1)為7.90eV,失去第二個電子的電離勢(I2)為16.18eV,失去第三個電子的電離勢(I3)為30.64eV。
鐵的離子半徑隨配位數(shù)和離子電荷而變化。據(jù)Ahrens(1952)資料,取6配位數(shù)時,F(xiàn)e2+的離子半徑為0.074nm,F(xiàn)e3+的離子半徑為0.064nm。鐵離子在含氧鹽和鹵化物等中構(gòu)成離子化合物。
鐵常與硫和砷等構(gòu)成共價化合物。鐵的共價半徑為1.17×10-10m。其鍵性強度可用鐵和硫、砷等的電負性差求得。鐵的電負性,F(xiàn)e2+為1.8,F(xiàn)e3+為1.9(波林,1964)。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