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脊艑W (Archaeology)是根據(jù)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代歷史的一門科學?脊艑W屬于社會科學范疇,是歷史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其研究年代的下限,在中國定在明朝的滅亡(1644)。其上限也很清楚,即有了人類以后,尤其是有了人類活動所遺留下的實物以后?梢哉f考古學研究的時間范疇大體上是舊石器時代到中國的明末(歐美各國時代下限各不相同)。人類的舊石器時代約相當于地質(zhì)歷史時期的中更新世中期至晚更新世晚期。更早些的更新世早期舊石器多無確切的斷代證據(jù)。
②作為考古學研究對象的舊石器時代的遺物,都是埋藏在第四紀地層中的。對除石器外的其余研究工作,包括當時的生物化石,必須由地質(zhì)學家(包括地貌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擔任。因此,作為自然科學工作者的古生物學家也常常從事舊石器時代考古工作。到新石器時代(包括中石器時代)人類文化更為進步,其器物也更為多樣,又出現(xiàn)了裝飾品、陶器等。其時代約相當于地質(zhì)歷史的全新世,已經(jīng)不屬于古生物學研究范疇。作為歷史科學的一部分,新石器時代考古基本上都由社會科學工作者承擔。
這一概念在科學上是清楚的?脊艑W研究對象主要是經(jīng)過人類有意識加工的。有時一些自然物雖未經(jīng)人類加工,但與人類活動有關(guān),并能反映人類的活動,如農(nóng)作物、家畜、漁獵品、采集品等,也屬考古學研究范圍,但對其詳細研究工作卻須由生物學家、古生物學家按照自然科學方法進行工作的問題了。
考古學屬于人文科學或社會科學中歷史科學的一部分,在歐美雖有時包括在廣義的人類學中,但它絕不屬自然科學。但這并不排斥在考古學研究中盡量采用自然科學知識和技術(shù)方法或和有關(guān)的自然科學工作者合作進行考古研究。
③古生物學作為生物科學的組成部分,屬于自然科學。它研究的對象中包括現(xiàn)代人和猿人在內(nèi)的一切生物。人類化石自然是古生物學家或?qū)iT的古人類學家研究的對象。如上述,人類化石遺址中,往往有石器。因此,部分古人類學家同時也進行舊石器的研究。
因此,考古學與古生物學(或古人類學)是不相統(tǒng)屬的兩門學科?脊艑W研究 200萬年以內(nèi)的人類活動遺存(重點是1萬年以內(nèi)的)。古生物學研究的是1萬年以前生活過的一切生物(包括人類)自身,當然是通過其所形成的化石。二者在200萬年間互有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