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礦經化學漂白處理,白度可達83%~88%。高嶺石粒度細小,自然解理好,疊片狀和書冊狀集合體少見。在-320目的粗精礦中小于2μm 粒級片狀高嶺土含量可達54%~55%。茂名高嶺土礦床的成礦物質來源是盆地周圍的片麻巖、混合巖、花崗巖及酸性火山巖。它們在第三紀濕熱氣候條件下,遭受強烈風化。石英、微斜長石、白云母以及花崗質巖。
圖4.22.7山西大同煤田“高嶺巖”賦存層位柱狀示意圖① ①據(jù)山西省地質局211隊及常青資料
![](http://192.168.1.17:8000/UploadFiles/UploadFiles/200931714244706.jpg)
屑的風化和半風化物質,經河流的短距離搬運,在盆地中沉積下來。這種以長石、石英為主要成分的砂礫層,透水性良好,砂礫層中常夾有煤線和含黃鐵礦。砂礫層之上下皆有油頁巖、褐煤層。綜合來看,是一個富含有機質的酸性還原沉積環(huán)境,有機酸有利于鐵質的淋濾。這些成礦作用的疊加,就形成粒度細、純度高,含鐵低的片狀高嶺石的巨大、優(yōu)質涂布級高嶺土礦床。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