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92.168.1.17:8000/UploadFiles/UploadFiles/2009317135343542.jpg)
礦區(qū)內(nèi)中、低溫?zé)嵋何g變活動普遍,主要與火山活動后期熱液活動有關(guān),晚期巖脈侵入又有疊加蝕變作用。形成各種蝕變礦物組合,蝕變分帶特征簡述于下。
(1)大理巖化帶位于礦體下部,多為礦體的底板,在剝蝕面或破碎帶附近常為硅化大理巖。
(2)菱鐵礦化帶呈孤立透鏡體斷續(xù)產(chǎn)于大理巖化帶與高嶺土化帶之間,有時(shí)直接為礦體的底板,含少量黃鐵礦、菱錳礦、閃鋅礦、方解石和石英等。地表處常為褐鐵礦。
(3)高嶺土化帶呈不規(guī)則似層狀、透鏡狀或脈狀產(chǎn)出,厚度平均為20m。主要礦物為高嶺石和埃洛石,少量絹云母、明礬石、黃鐵礦、石英。下部因淋濾改造作用形成較多的1.0nm埃洛石和三水鋁石。高嶺石有序度較高,常為完好的六方片狀,大多在1μm左右,也有較大的蠕蟲狀疊片。在富水條件下,易生成1.0nm埃洛石。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