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次生作用不發(fā)育 次生富集作用,可使斑巖銅礦石品位得到進一步富集而成為具有重大經(jīng)濟意義的富礦。次生富集帶多數(shù)是形成高品位的輝銅礦礦層,開采經(jīng)濟價值巨大。然而,中國斑巖型銅礦多數(shù)礦床未能形成厚大的次生富集帶,可謂先天不足,因而多數(shù)礦床是大型貧礦,銅品位一般在0.5%左右。
2.夕卡巖型銅礦
中國夕卡巖型銅礦與國外大不相同,其儲量國外夕卡巖型銅礦占的比例很小,而中國卻占較大的比例,現(xiàn)已探明夕卡巖型銅礦儲量占全國銅礦儲量的30%,成為我國銅業(yè)礦物原料重要來源之一,僅次于斑巖型銅礦,而且以富礦為主,并共伴生鐵、鉛、鋅、鎢、鉬、錫、金、銀以及稀散元素等,頗有綜合利用價值。其特點:
(1) 時空分布與斑巖銅(鉬)礦相似 夕卡巖型銅礦的成巖成礦時代,主要為燕山期和喜馬拉雅期,其次是印支期、海西期。礦化集中于170~110Ma,其次為110~70Ma。礦床空間分布,主要產(chǎn)于中國東部活化拗陷帶,并常與中生代斷陷盆地伴隨而分布。大型夕卡巖型銅礦主要分布于下?lián)P子拗陷帶的湖北鐵山、銅錄山,江西城門山、武山,安徽的銅官山、獅子山、鳳凰山、大團山等礦區(qū);其次是滇東拗陷帶的個舊錫銅多金屬礦田和華南褶皺系的石、廣西欽甲、湖南寶山;燕山拗陷帶的壽王墳;遼東臺隆的垣仁;吉黑褶皺帶的弓棚子等礦區(qū)。
(2) 成礦巖體主要為中酸性花崗質(zhì)巖類 如石英閃長巖、石英二長巖和花崗閃長巖的中深成相和淺成相。巖石系列屬于鈣堿性-堿鈣性系列。大型夕卡巖銅礦床的形成與小巖體及其形態(tài)有關。其巖體形態(tài)與成礦的重要性依次為蘑菇狀、箱狀、錐狀、枝叉狀和層間巖墻狀等。
(3) 圍巖巖性是形成夕卡巖銅礦床的重要條件 有利于形成大型夕卡巖銅礦床的圍巖多為泥質(zhì)巖、白云質(zhì)灰?guī)r或碳質(zhì)灰?guī)r。如中國南方大型夕卡巖銅礦圍巖為石炭系-三疊系白云質(zhì)灰?guī)r。在膏巖層和高硫?qū)哟嬖诘貐^(qū)更有利于成礦,如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一些夕卡巖型銅礦床。
(4) 交代巖系列 主要是鈣夕卡巖,其次是鎂夕卡巖。
(5) 在淺成環(huán)境中,夕卡巖型銅礦常與斑巖型銅礦共生產(chǎn)出在斑巖體內(nèi)部為斑巖型細脈浸染狀銅礦化,在接觸帶為夕卡巖型塊狀礦石,形成“多位一體”礦化。如江西城門山和湖北封山洞等銅礦床。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