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實驗材料、設備以及實驗方法
1.1實驗材料本次實驗使用的材料為ZLG01鋁合金,其中添加了適量的銅與鈰,所占比例分別為4%與0.5%。中間合金型號為Al-Cu30與Al-ce6。其中,通過自熔獲取的是Al-ce6,使用六氯乙烷作為變質(zhì)劑。1.2試樣制備先將鋁合金添加其中,在ZLG01鋁合金達到溶解狀態(tài)以后,添加適量Al-Cu與Al-ce合金,作為中間合金,將溫度調(diào)至680℃,穩(wěn)定12分鐘左右以后將各種物質(zhì)攪拌均勻,在保溫10分鐘以后將其拿出放置到金屬模具中冷卻,達到冷卻標準以后,將試樣取出。1.3固溶處理與時效分析在鋁合金性能分析當中,熱工藝處理制度如下表1、2所示:
2實驗結果分析
2.1固溶溫度與時效溫度對鋁合金力學性能的影響:為了更直觀表現(xiàn)固溶溫度與時效溫度對鋁合金性能的影響,選擇3種不同的固溶溫度,并對這三種溫度下鋁合金的強度與硬度進行比較。下圖A、B、C分別表示三組固溶溫度與時效溫度變化趨勢。通過上圖可以看出,當固溶溫度達到540℃時,大部分的時效性溫度都已經(jīng)達到20℃與500℃。表示,經(jīng)過高溫固溶處理后,鋁合金的強度與硬度都相比固溶處理時的強度與硬度高。為使固溶溫度提升,可以對原子的擴散速度進行調(diào)整,進而將鋁合金元素全部滲透到基體內(nèi),在達到冷卻指標以后,基體將出現(xiàn)飽和,析出大量的強化相,此時的強化效水平明顯提升,伴隨著固溶溫度的增大,鋁合金抗拉強度與硬度均得到增強。但是當處于相同的固溶溫度狀態(tài)下時,時效溫度的差異將對不同鋁合金試樣的抗拉強度產(chǎn)生影響。當處于500℃的固溶溫度時,鋁合金試樣抗拉強度與硬度將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強,在175℃時達到最大值。當溫度達到200℃時,粗粒子析出較多,并且強度增加,也使鋁合金的硬度相應增加[1]。溫度為150℃時,粒子析出明顯減少,造成了位錯阻礙的減弱,致使鋁合金的強度與硬度下降。時效性溫度提升,合金硬度又有所提升,達到200℃時也不會出現(xiàn)硬度下降。這是因為此時有非常多的合金要素已經(jīng)滲透到了集體內(nèi),只有更高的溫度才能將其析出,而200攝氏度顯然不符合最高溫度要求。由上圖C可知,在500℃的固溶狀態(tài)下,溫度的升高能夠使沖擊韌性出現(xiàn)緩慢下降趨勢,但隨后又馬上恢復到上升的狀態(tài)。這是因為試樣當時正處于比較低的時效狀態(tài)溫度,元素析出量相對較少,并使錯位運動阻礙減少,具有顯著的塑性效果與抗沖擊韌性。當溫度為175℃時,有大量的粗粒子開始析出,并處于分散狀態(tài),錯位運動阻力也增大,促使鋁合金的強度與硬度增強,但韌性卻在降低;當處于200℃開始析出粗相粒子時,位錯運動效果明顯增強,這時,鋁合金試樣的韌性得到提升;當固溶溫度處于520℃與540攝氏度時,韌性開始出現(xiàn)下降趨勢。[2]這時因為,此時的合金元素在基體當中遇到高溫出現(xiàn)析出,造成合金強度增大,而韌性降低的情況。
發(fā)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