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鐵礦石談判的艱難推進中,中國始終沒放棄對長協價的堅守。
據海外媒體消息,全球礦商和日本鋼鐵制造商已達成初步協議,擬達成與現貨市場掛鉤的短期合約,由此基于年度合同的鐵礦石定價體系將面臨"被取代"。
不過,一位不愿具名的中鋼協內部人士表示,"中國會繼續(xù)維護鐵礦石長期協議的價格形成機制。"該人士透露說,如果采用與現貨市場掛鉤的季度價格體系,中國鋼企將面臨更高的成本,因此中國不會放棄爭取長協價機制。
而對于鐵礦石談判結果是否已出來的傳聞,中鋼協方面則"不確認也不否認"。
年度定價機制面臨改寫
"在目前的條件下,中方已經沒有必要去爭取首發(fā)價了,還不如讓三巨頭與日本、歐盟去談。他們談出的價格可能對中方更有利。"一位鋼企人士對稱。
根據傳統的談判習慣,國際鐵礦石市場分為日本市場和歐洲市場。而在東方,每個財政年度以日本鐵礦石用戶為代表與世界鐵礦石主要供應商確定亞洲市場鐵礦石產品價格。
22日,報道稱全球礦商和日本鋼鐵制造商已達成初步協議,擬達成與現貨市場掛鉤的短期合約。分析人士稱,如果這一協議最終達成,以往的鐵礦石年度定價機制將不復存在。
此前,中國商務部曾公開表態(tài),中國的利益應在鐵礦石談判中有所體現,主張維護鐵礦石長期協議的價格形成機制,并稱會在必要時提供貿易手段支持。
不過,這一呼吁并未從實質上阻止礦商與日本的談判走向。
記者了解到,三大礦商與日方要達成最終協議,還需突破一些重要障礙。但如果上述消息屬實,中國在談判中的地位無疑更加被動。"如果確認消息屬實,中國再想單獨征求一個長協價,難度會很大,甚至變得不太可能。"蘭格鋼鐵資訊總監(jiān)馬力如是說。
年度協議價機制仍需修正?
"國內鋼廠一直反對短期協議價格,但中國在多大程度上能實現堅持的長協機制還不好說。""我的鋼鐵網"資訊總監(jiān)徐向春如是表示。
鋼企的連續(xù)性生產流程特點,決定了鐵礦石談判更適于簽訂長期合同為主,因為現貨鐵礦石價格更加易于波動,尤其在上漲過程中漲幅遠高于長期價。但是現在三大礦商的瘋狂舉動,讓中國鋼企很難抵抗。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