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巖漿溫度很高,并且有很強的化學活動能力,因此它可以熔化或溶解與之相接觸的圍巖或所捕虜?shù)膰鷰r塊,從而改變原來巖漿的成分。若巖漿把圍巖徹底熔化或溶解,使之同巖漿完全均一,則稱同化作用;若熔化或溶解不徹底,不同程度的保留有圍巖的痕跡(如斑雜構(gòu)造等),則稱混染作用。因同化和混染往往并存,故又統(tǒng)稱同化混染作用。此外,也有人把巖漿熔化或溶解圍巖并使之逐漸消失于巖漿中的過程叫同化作用;把因圍巖的熔化或溶解使巖漿成分受到外來物質(zhì)(圍巖)的污染(混染)而改變其原來成分的作用叫混染作用。顯然,同化與混染為同一過程,是巖漿與圍巖的相互作用,巖漿同化圍巖,圍巖則污染巖漿,因此,也一并稱為同化混染作用。
一般同化混染作用中巖漿成分變化的規(guī)律是基性巖漿同化酸性(或富含SiO2)的圍巖時,巖漿向酸性變化(酸度增加);反之,酸性巖漿同化基性(富含Ca、Fe、Mg)圍巖時,巖漿向基性方向變化(酸度降低)。按照鮑文反應(yīng)原理,基性巖漿可以同化酸性圍巖,但酸性巖漿難于同化基性圍巖。不過由于酸性巖漿往往富含揮發(fā)組份(CO2、H2O、F、Cl等),因而有很強的溶解能力,雖然其溫度低些,但它也能發(fā)生強烈的同化作用。其中酸性巖漿同化碳酸鹽巖石(石灰?guī)r、白云巖)的作用具有重大意義,因為它不僅能形成許多小的中性巖侵入體,而且也往往伴有矽卡巖化形成所謂矽卡巖礦床,如銅、鐵、鎢礦等。在該同化作用中,大量Ca和Mg加入巖漿,使巖漿酸度降低,形成閃長巖或石英閃長巖,而在接觸帶上形成含石榴石和輝石的矽卡巖(變質(zhì)巖)。如長江中下游的許多中—酸性侵入巖體廣泛發(fā)育此種同化作用。
在巖漿演化過程中,分異作用和同化混染作用可能同時進行;也可能以某種作用為主導(dǎo)。在實際工作中要根據(jù)具體對象進行分析,從而得出比較合乎實際的結(jié)論,以正確闡述巖漿巖的形成和分布規(guī)律,指導(dǎo)礦產(chǎn)預(yù)測與尋找工作。按照分異作用和同化作用的理想模式,各種巖漿巖的成因關(guān)系如下:
I、玄武巖漿的分異作用
玄武巖 安山巖 流紋巖
玄武巖漿 輝長巖 閃長巖 花崗巖(少量) 堿性巖
輝綠巖
橄欖巖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