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泥沙是指組成河床和隨水流運動的礦物、巖石固體顆粒。隨水流運動的泥沙也稱固體徑流,它也是重要的水文現象之一。河流泥沙對于河流水情及河流的變遷有著重要的影響,防洪、航運、灌溉、發(fā)電、港口碼頭等水利工程的建設,都必須考慮河流泥沙問題。
河流泥沙主要是流域地表流水侵蝕作用的產物。流域地表沖蝕的泥沙數量,通常以侵蝕模數表示,即每平方公里面積上,每年侵蝕下來并匯入河流的泥沙噸數(噸/公里2·年),河水中泥沙的多寡以含沙量表示,即單位體積渾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公斤/米3)。流域的侵蝕模數和河流的含沙量主要取決于,流域上暴雨集中的程度、土壤結構與組成、地表切割程度、地面坡度及植被覆蓋的條件。例如,我國黃河中游的黃土高原地段,由于土質松散,多暴雨,地表切割破碎,植被覆蓋又差,故侵蝕模數和河流含沙量均很高,其中無定河、延河等地區(qū)侵蝕模數可達10000噸/公里2·年以上,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達300公斤/米3,是全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qū)。我國南方由于植被條件較好,侵蝕模數多在1000噸/公里2·年以下,河流含沙量一般不超過1公斤/米3。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