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地球水圈的主體,是全球水分循環(huán)的主要起點和歸宿,也是各大陸外流區(qū)的巖石風化產(chǎn)物最終的聚集場所。海水的歷史可追溯到地殼形成的初期,在漫長的歲月里,由于地殼的變動和廣泛的生物活動,改變著海水的某些化學成分。
1.海水的化學組成 目前海水中已發(fā)現(xiàn)80多種化學元素(表1-13),但其含量差別很大。主要化學元素是氯、鈉、鎂、硫、鈣、鉀、溴、碳、鍶、硼、硅、氟等12種,其含量約占全部海水化學元素含量的99.8—99.9%,因此被稱為海水的大量元素。其它元素在海洋中含量極少,都在1毫克/升以下,稱為海水的微量元素。海水化學元素最大特點之一是上述12種主要離子濃度之間的比例幾乎不變,因此稱為海水組成的恒定性。它對計算海水鹽度具有重要意義。溶解在海水中的元素絕大部分是以離子形式存在的。海水中主要鹽類含量見表1-14。由表可知氯化物含量最高,占88.6%,其次是硫酸鹽占10.8%。
對海水中鹽類的來源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海水中的鹽類是由河流帶來的?墒呛铀c海水在目前所含的鹽類差別很大(表1-15)。雖然河水所含的碳酸鹽最多,但當河水入海后,一部分碳酸鹽便沉淀;另一部分碳酸鹽被大海中的動物所吸收,構成它們的甲殼和骨骼等,因此海水中的碳酸鹽大大減少。氮、磷、硅的化合物和有機質(zhì)也大量地被生物所吸收,故海水中這些物質(zhì)的含量也減少。硫酸鹽近于平衡狀態(tài)。唯有氯化物到大海中被消耗得最少,因長年日積月累,其含量不斷緩慢增多。另一種說法是,由于海底火山活動使海洋中的氯化物和硫酸鹽增多。
[1] [2] [3] [4] [5]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