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水資源的基本情況
我國多年平均降水總量為60000億m3,占全球陸地降水總量的4.7%,折合降水深為629mm,小于全球陸面降水平均值(834mm)。其中消耗于蒸發(fā)的散發(fā)的降水占56%,約有44%的降水形成徑流,據(jù)統(tǒng)計,全國大小河流有6000多條,河流總長度為43萬多km,多年平均年徑流總量為26 500億m3,占世界河川徑流總量的5%以上,在世界各國中居第六位(包括原蘇聯(lián))。全國地下水總補給量為7700億m3,其中有6200億m3補給河流,長江流域及其南方地區(qū)地下水約4 800億m3,北方地區(qū)約2900億m3。
(二)我國水資源開發(fā)利用所面臨的問題
1.總量多,人均少
按人均計算,我國平均每人每年占有水資源量不足2600m3,只相當于全世界人均占有量10800m3的1/4,是水資源量低的國家之一。居世界各國中的第87位。按耕地每畝平均占有水資源量計算只有1 750m3,相當于世界平均數(shù)2400m3的2/3左右。
2.地區(qū)分布不均,水土資源分布不平衡
我國陸地水資源的總的分布趨勢是東南多,西北少,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遞減。全國淡水資源中,黑龍江、遼河、海灤河、黃河、淮河及內陸諸河等北方七片總計5493億m3,長江流域為9600億m3,珠江流域為4739億m3,浙閩臺諸河為2714億m3,西南諸河為4648億m3。南方四片合計為4701億m3。南方多數(shù)地區(qū)年降水量大于800mm,北方及西北地區(qū)中大多數(shù)地方降水量少于400mm,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吐魯番盆地和青海的柴達木盆地中部,年降水量不足25mm。
水土資源配置很不平衡。全國平均每公頃耕地徑流量為2.8萬m3。長江流域為全國平均1.4倍,珠江流域為全國平均值的2.42倍,黃淮流域為全國平均的20%,遼河流域為全國平均值的29.8%,海灤河流域為全國平均值的13.4%。黃、淮、海灤河流域的耕地占全國的36.5%,徑流量僅為全國的7.5%:長江及其以南地區(qū)耕地只占全國的36%,而水資源總量卻占全國的81%,占全國國土50%的北方,地下水只占全國的31%。
3.年內、年際變化大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