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露天礦防排水的主要安全要求
(1)露天礦山應設置防、排水機構。
(2)露天采場的總出入溝口、平硐口、排水井口和工業(yè)場地等處,都應采取妥善的防洪措施。
(3)礦山應按設計要求設置排水泵站,建立排水系統(tǒng)。
(4)有淹沒危險的采礦場,主排水泵站的電源應不少于兩回路供電。
(5)礦山所有排水設施及機電設備的保護裝置,未經(jīng)主管部門批準,不得任意拆除。
(6)應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滲入邊坡巖體的軟弱結構面或直接沖刷邊坡。
(7)溜井應有良好的防、排水設施.
(8)排土場應有可靠的截流、防洪和排水設施;排土場底部應排放易透水的大塊巖石,控制排土場正常滲流。
(9)水力排土場應有足夠的調(diào)、蓄洪能力,并設置防汛設施,備足防汛器材。
(二)地下礦山防排水基本要求
礦山井下水的防治工作,應本著“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力爭做到防患于未然。存在水害的礦山建設前應進行專門的勘察和防治水設計,并由具有相應資質(zhì)的單位完成。礦坑水的防治應根據(jù)礦床充水條件,合理布置井巷,選擇合理的采礦方法,制定出合理的防治水措施,以減少礦坑涌水量,確保安全、合理地回收地下礦產(chǎn)資源。
(三)地下礦山地面防排水措施
地面防排水是指為防止大氣降水和地表水補給礦區(qū)含水層或直接滲入井下而采取的各種防排水技術措施。它是減少礦井涌水量,保證礦山安全生產(chǎn)的第一道防線。特別是對于以大氣降水和地表水為主要充水水源的礦井,地表防排水工作必須經(jīng)常進行,尤其雨季到來之前,更要做好各項防排水工作。
地面防排水措施主要有排除積水、挖溝排(截)洪、礦區(qū)地面防滲、修筑防水堤壩和整治河道等。必須根據(jù)礦山地形、水文和氣象條件選擇合理的防排水措施,有時還可將幾種措施綜合使用,以獲得更好的效果。
(四)井下防治水措施
礦井采掘活動總會直接或間接破壞含水層,引起地下水涌人礦坑。井下防水的目的是防止礦坑突水,盡量減少礦坑涌水量。井下防治水的主要措施如下。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