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在干旱地區(qū)的湖泊多為不瀉水的咸水湖。這里,化學風化不徹底,被搬運進湖泊中的物質以易溶鹽類為主,如NaCl、KCl、Na[OH]、K[OH]等。由于湖水不斷蒸發(fā),鹽分不斷積累,淡水湖可逐漸咸化而變?yōu)橄趟。湖水中含鹽溶液的濃度常可達到過飽和而發(fā)生沉淀;由于湖水含鹽高,故湖泊不能有顯著的生物沉積;又由于周圍地面流入湖中的水量少而不能帶來大量的碎屑物,只是風和洪流可將一些碎屑物搬來。因此,湖泊的沉積以化學沉積和蒸發(fā)巖為主,機械沉積退居次要地位。
各地區(qū)湖水所含鹽類不同,故鹽類的沉積也不相同。湖泊中?珊卸喾N鹽類,在湖泊中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可按鹽類溶解度大小依照如下順序沉積:
一、碳酸鹽沉積階段
碳酸鹽沉積階段:湖水在逐漸咸化過程中,當含鹽度達到一定程度時,湖水中溶解度最低的碳酸鹽類首先達到過飽和而結晶沉淀。其中以鈣的碳酸鹽罪行最先,鎂和鈉的碳酸鹽次之,而鉀的碳酸鹽最后。常見沉積物有方解石、白云石、蘇打和天然緘等。其中最有經濟價值的是蘇打和天然緘,因此這種湖也叫鹽湖。
二、硫酸鹽沉積階段
當碳酸鹽結晶析出后,湖水繼續(xù)蒸發(fā)進一步咸化,含鹽度增大,溶解度較大的硫酸鹽可逐漸達到過飽和而發(fā)生沉淀,沉積物主要有石膏和芒硝等。這類湖稱作苦湖。
三、氧化物沉積階段
當硫酸鹽析出和湖水進一步濃縮后,湖水幾乎成為鹵水時。氧化物便可發(fā)生沉淀。首先是氧化鈉沉淀、然后是氧化鎂和氧化鉀沉淀。它是標志鹽類沉積的最后階段。常見的沉積物有巖鹽(NaCl)、鉀鹽(KCl)和光鹵石。這類湖叫鹽湖。在我國西北部有廣泛的分布。
上述鹽類沉積順序不僅表現(xiàn)在垂直剖面上,也可以表現(xiàn)在橫向分布上。例如,柴達木盆地邊緣的一些小鹽湖,從湖岸到湖心的鹽類沉積表現(xiàn)為碳酸鹽、硫酸鹽、氧化物的順序,形成同心環(huán)帶分布現(xiàn)象。當然這一順序并非在每一個湖中都這么明顯。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