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7月1日14時20分,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qū)西村鎮(zhèn)蠶塘村上空雷雨交加,突然一道閃電,一聲炸雷降落地面,隨即該村殺牛窩煤礦井下傳來一陣悶響,井口濃煙滾滾,正在井下作業(yè)的6名礦工全部遇難身亡。事后查明這是一起因雷擊引起的礦井瓦斯爆炸事故。
雷電是怎樣引入井下的呢?又為什么在封閉的井巷中也遭到雷擊呢?
專家研究表明,雷電可能通過直接雷擊、靜電感應、電磁感應和電磁波輻射等形式引入井下。雷電有很大能量的脈沖電磁波,礦井在電的輻射場內(nèi)時,各種導體(如避雷針)都起著接收天線的作用,使雷電傳入井下。同時雷電還可以通過礦井鐵軌、鐵管、鋼絲繩、鎧裝電纜、通訊電線、架空線等直接從地面引入井下。當雷電傳導產(chǎn)生火花時就容易引起瓦斯爆炸、煤塵爆炸和電火災事故。
雷電引起瓦斯爆炸的條件,一是雷電要有足夠的能量,二是必須有導體延伸產(chǎn)生火花,三是要有相應的達到爆炸極限的瓦斯?jié)舛取?/P>
對付雷電的對策主要是采用泄放、堵截、疏導。采取的手段主要是接地、絕緣、均壓、屏蔽。為了防止地面雷電波及井下引起瓦斯、煤塵以及火災等災害,必須遵守下列規(guī)定:
1.經(jīng)由地面架空線路引入井下的供電線路(包括電機車架線),必須在入井處裝設避雷裝置。裝設的避雷器其接地電阻不得大于5Ω。
2.由地面直接入井的軌道、管路、鎧裝電纜的金屬外皮,都必須在井口附近將金屬體進行不少于兩處的可靠接地,接地極的電陰不得大于5Ω,兩接地極的距離應大于20m。
3.通訊線路必須在入井處裝設熔斷器和避雷裝置。避雷器的接地極電阻不得大于1Ω。
4.提升用的鋼絲繩提升機、罐籠用的鋼絲繩罐道,都必須在井口附近將絞車提升機和鋼繩進行可靠接地,其接地電阻不得大于4Ω。
5.為防止避雷針(線)起接收雷電天線的作用,井口不應設針式避雷器,最好采用閥形避雷器或其他方式的避雷措施。
6.加強礦井通風管理和灑水降塵,防止瓦斯和煤塵積聚。
7.廢棄井巷或采空區(qū)封閉前,應將巷道中或封閉區(qū)域中所有金屬導體拆除,排除造成傳入雷電的通道和產(chǎn)生火花的線路。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