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濱砂礦是指在海濱地帶由河流、波浪、潮汐和海流作用,使重礦物碎屑聚集而形成的次生富集礦床。它既包括現(xiàn)處在海濱地帶的砂礦,也包括在地質(zhì)時期形成于海濱,后因海面上升或海岸下降而處在海面以下的砂礦。它主要有金紅石、鉭鐵礦、磁鐵礦、磷釔礦、金礦、鐵礦、金剛石、石英砂、煤等礦種組成。
海濱砂礦的調(diào)查勘探工作,從本世紀(jì)上半葉就開始了。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部分國家因急需某些金屬而進行過砂礦的勘探和開發(fā),但一般技術(shù)簡單,開采量也較小。而用較先進的技術(shù)和方法進行調(diào)查,是20世紀(jì)50年代以后的事。據(jù)統(tǒng)計,從事砂礦調(diào)查的沿海國家有40多個,已報道探明砂礦儲量的國家有近20個。主要金屬砂礦(不含錫石、鉻鐵礦、金砂和鐵砂等)23713.67萬噸,其中鈦鐵最多,它是海濱砂礦的主體,儲量達103530萬噸;其次為鈦磁鐵礦,儲量為82400萬噸。以下依次則為磁鐵礦,儲量16000萬噸;鋯石2263.5萬噸;金礦石1285萬噸,獨居石255.175萬噸。
海濱砂礦中的稀有、稀土礦產(chǎn)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在溫帶也有分布。以印度半島、中國沿海、大洋洲、非洲西海岸和大西洋西岸最為集中,僅印度半島的儲量就達1.278億噸。金礦和鐵砂等貴金屬礦產(chǎn),主要分布在美國阿拉斯加州諾姆等地區(qū)。錫砂礦主要集中于東南亞國家熱帶地區(qū),礦帶海陸相連。黑色金屬礦中的磁鐵礦,主要分布在日本和加拿大,鈦磁鐵礦分布在新西蘭,鉻鐵分布于美國西海岸;金剛石主要分布于西南非洲沿岸和淺海。
這些海濱砂礦的品位一般都較高。鈦鐵礦的含量為3%~4%;鋯石精礦品位的含量為23%~65%;金紅石的百分含量為24%~67%;獨居石的含量為0.2%~2%,最高達20%~22%;磁鐵礦的平均含量為6.3%~7%,礦石含鐵量13%~56%;錫石每立方米含錫0.2~1千克,有的局部達10%;金剛石每立方米含0.31~3.68克拉(1克拉為200毫克);金礦每噸砂石含量5.2~50克。
海底煤礦是人類最早發(fā)現(xiàn)并進行開發(fā)的礦產(chǎn)。據(jù)統(tǒng)計,世界海濱有海底煤礦井100多口。從16世紀(jì)開始,英國人就在北海和北愛爾蘭開采煤。這里的煤一般蘊藏在水下100余米深的海底。日本人則從1880年,就在九州島海底采煤。加拿大在新蘇格蘭附近450~500米的海底采煤。土耳其在科茲盧附近的黑海中采煤。山東龍口煤田是我國發(fā)現(xiàn)的第一個濱海煤田,其主體在龍口市境內(nèi),一部分在蓬萊境內(nèi),東西長27千米,南北寬14千米,有煤礦區(qū)12處。該煤田探明含煤面積391.1平方千米,探明總儲量11.8億噸。該區(qū)近岸海域還有煤礦儲量11億噸。油頁總儲量3億噸。另外,在黃河口濟陽拗陷東部也發(fā)現(xiàn)有煤和油頁巖,遠(yuǎn)景儲量85億噸。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