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度6~6.5,比重3.38~3.49,{001}解理完全,斷口不整齊。一般呈各種不同色調的綠色,條痕不明顯至灰色,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澤。旋轉時,半透明的綠簾石棱鏡呈現(xiàn)出強烈的二色性,即在一個方向上,顏色為深綠;而另一個方向是棕色。以其顏色及晶形為特征。
化學組成:斜黝簾石與綠簾石構成一個類質同象系列。當斜黝簾石中的Al3+逐步被Fe3+所置換時,則向綠簾石過渡。
成因產(chǎn)狀:綠簾石可以是變質成因的,多見于綠片巖中,在接觸交代成因的矽卡巖中,綠簾石往往由早期矽卡巖礦物如石榴子石,符山石等轉變而成。綠簾石也可以是圍巖蝕變的產(chǎn)物。
主要產(chǎn)地:阿拉斯加州威爾士王子島薩爾澤,愛達荷州亞當區(qū),科羅拉多州查菲區(qū)的卡魯麥特鐵礦和帕克區(qū)的綠簾石山;墨西哥;瑞士;奧地利;巴基斯坦。法國布賀多桑思產(chǎn)迷人的晶石。
名稱來源:綠簾石(epidote)這一名稱可能源于希臘語epidosis,意思是增長,指的是它晶體一面比另外一面長。
![](upload/supply_image/2008/7/1/081845359375020080619000001/綠簾石1.jpg)
![](upload/supply_image/2008/7/1/081901703125020080619000001/綠簾石2.jpg)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