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度:6-6.5;比重:2.57;解理:解理{001}、{010}中等(或完全),兩組解理交角90°。顏色:常為肉紅色,褐黃或淺黃色,有時也呈帶淺黃的灰白色或淺綠色;透明度:冰長石為透明;光澤:冰長石為玻璃光澤。
化學(xué)組成:K2O16.9%,Al2O318.4%,SiO264.7%。但很少見到純凈的組分,總含有Ab組分(可達20%,有時甚至可達50%);K可被Ba代替。按成分而劃分的變種有鈉-正長石、鋇-正長石和鐵-正長石等。
成因產(chǎn)狀:正長石為酸性及中性火成巖以及堿性巖的主要造巖礦物之一。產(chǎn)于花崗巖、花崗山長巖、二長巖、正長巖、霞石正長巖、堿性輝長巖以及與它們相當?shù)膰姵鰩r(包括凝灰?guī)r)和脈巖。在偉晶巖中,粗大的正長石、微斜長石、石英和白云母是其主要組成。在某些變質(zhì)巖,如花崗片麻巖和正長片麻巖中,正長石也是主要礦物之一。冰長石產(chǎn)于低溫熱液礦床中。某些碎屑巖(如長石砂巖)往往含有相當數(shù)量的正長石;而在石英砂巖中正長石出現(xiàn)的機會較少。
正長石受到風(fēng)化或熱液蝕變后,常變化為高嶺石,其次是絹云母,有時也變化為沸石等礦物。
用途:主要用于陶瓷工業(yè)和玻璃工業(yè),富鉀長石的巖石也可作為提取鉀肥的原料。
鑒定特征:正長石以其晶形、雙晶、硬度、解理及顏色作為重要的鑒別標志。正長石以其表面易風(fēng)化(不干凈)、有兩組完全解理、晶形及雙晶等特征與石英區(qū)別;以其具兩組完全解理與霞石區(qū)別。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