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應對物料和工藝、生產(chǎn)設備(裝置)、控制及操作系統(tǒng)、有毒介質泄漏(包括事故泄漏)處理、搶險等技術措施進行優(yōu)化組合,采取綜合對策。
。1)防毒對策
1)物料和工藝
盡可能以無毒、低毒的工藝和物料代替有毒、高毒工藝和物料,是防毒的根本性措施。例如:應用水溶性涂料的電泳漆工藝、無鉛字印刷工藝、無氰電鍍工藝,用甲醛脂、醇類、丙酮、醋酸乙脂、抽余油等低毒稀料取代含苯稀料,以鋅鋇白、鈦白代替油漆顏料中的鉛白,使用無汞儀表消除生產(chǎn)、維護、修理時的汞中毒等。
2)工藝設備(裝置)
生產(chǎn)裝置應密閉化、管道化,盡可能實現(xiàn)負壓生產(chǎn),防止有毒物質泄漏、外逸。
生產(chǎn)過程機械化、程序化和自動控制可使作業(yè)人員不接觸或少接觸有毒物質,防止誤操作造成的中毒事故。
3)通風凈化
受技術、經(jīng)濟條件限制,仍然存在有毒物質逸散且自然通風不能滿足要求時,應設置必要的機械通風排毒、凈化(排放)裝置,使工作場所空氣中有毒物質濃度限制到規(guī)定的最高容許濃度值以下。
機械通風排毒方法主要有全面通風換氣、局部排風、局部送風三種。
。╝)全面通風
在生產(chǎn)作業(yè)條件不能使用局部排風或有毒作業(yè)地點過于分散、流動時,采用全面通風換氣。全面通風換氣量應按機械通風除塵部分規(guī)定的原則計算。
。╞)局部排風
局部排風裝置排風量較小、能耗較低、效果好,是最常用的通風排毒方法。機械通風排毒的氣流組織和局部通風排毒的設計,參照局部機械通風排塵部分。
。╟)局部送風
局部送風主要用于有毒物質濃度超標、作業(yè)空間有限工作場所,新鮮空氣往往直接送到人的呼吸帶,以防止作業(yè)人員中毒、缺氧。
。╠)凈化處理
對排出的有毒氣體、液體、固體應有經(jīng)過相應的凈化裝置處理,以達到環(huán)境保護排放標準。常用的凈化方法有吸收法、吸附法、燃燒法、冷凝法、稀釋及化學處理法等。有關凈化處理的要求,一般由環(huán)境保護行政部門進行管理。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