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果:物種數(shù)減少90%以上
到了二疊紀,地球上一派欣欣向榮景象,海百合、菊石、珊瑚和魚類在海洋中異常繁榮,兩棲動物以及爬行動物進一步深入內陸活動,這段相對穩(wěn)定的時期持續(xù)了大概1億年。到了二疊紀末期,大約在2.45億年前,地球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集群滅絕事件發(fā)生了。
據統(tǒng)計,這次滅絕事件導致生物科數(shù)減少了52%,物種數(shù)減少了90%以上,受影響最大的是海洋生物,特別是底棲生物和窄鹽性生物。超過3/4的脊椎動物消失了,蜥蜴類、兩棲類、獸孔目爬行類也急劇衰落。對此,科學家們提出了多種解釋:海平面波動、海洋中鹽度變化、火山活動。而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似乎還是氣候變化。
三疊紀-侏羅紀之交大滅絕
時間:2.08億年前
原因:起因不詳
后果:滅絕程度相對較小,恐龍崛起
不少科學家認為,這次滅絕的程度相對來說比較小。一些研究顯示,這次災難造成了60個科的海洋生物滅絕,科的滅絕率大約是1/4。還有研究認為,在三疊紀末期至少有兩次滅絕時期,相隔1200—1700萬年。但不論是單一的大滅絕還是幾個連續(xù)稍小的滅絕,在這一時期里,牙形石類全部滅絕,菊石、海綿動物、頭足類動物、腕足動物、昆蟲及陸生脊椎動物中的多個門類,都走到了進化的終點。
雖然這次大滅絕的損失相對較小,但它卻騰出了許多“生態(tài)位”,為很多新物種的產生提供了有利條件,恐龍就是從此開始了它們統(tǒng)治大地的征程。此次滅絕起因很不清楚,不過降雨增加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白堊紀-第三紀之交大滅絕
時間:6500萬年前
原因:小行星或彗星墜落地球
后果:恐龍時代在此終結
此次滅絕是地球歷史上第二大集群滅絕事件,而恐龍時代就是在此終結。據統(tǒng)計,在白堊紀末,生物圈有2868個屬,到了第三紀初就只剩下1502個屬,受影響最大的是陸地上的恐龍和海洋生物界的浮游生物。除了恐龍滅絕之外,曾在前4次大滅絕中都得以幸存的菊石最終還是滅絕了。
而由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