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從高溫到低溫巖漿結晶過程包括兩個并行的演化系列:一方面為屬于淺色礦物(硅鋁礦物)的斜長石的連續(xù)固溶體反應系列,即從富鈣斜長石向富鈉斜長石演化(也就是從基性斜長石向酸性斜長演化);在這個系列的演變過程中,礦物晶體格架沒有很大改變,只是礦物成分發(fā)生連續(xù)的變化,實際上是連續(xù)的類質同像過程。另一方面為暗色礦物(鐵鎂礦物)的不連續(xù)反應系列,即按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云母的順序結晶;在這個系列演變過程中,前后相鄰礦物之間不是成分上的連續(xù)過渡,而是巖漿同早期礦物發(fā)生反應產生新礦物,相鄰礦物的結晶格架也發(fā)生顯著變化。隨著溫度下降,在巖漿晚期此二系列合成單一的不連續(xù)反應系列,依次結晶出鉀長石、白云母,最后析出石英。
鮑溫反應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巖漿中礦物結晶順序和共生組合規(guī)律,提供了簡易掌握火成巖分類的方法。如圖,縱行表示從高溫到低溫礦物結晶的順序;橫行表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礦物大體是同時結晶,按共生規(guī)律組成一定類型的巖石。例如輝石和富鈣的斜長石組成基性巖,不可能與石英共生;鉀長石、富鈉斜長石、石英、黑云母等組成酸性巖,不可能與橄欖石共生。在縱行方向礦物相距越遠,共生的機會越少。其它如超基性巖、中性巖的礦物組合規(guī)律如圖所示,不一一敘述。但是,天然的巖漿作用過程,不僅受溫度條件控制,而且其它條件如壓力、揮發(fā)成分、化學成分及其組合比例等也都影響結晶程序。所以,鮑溫反應系列只能代表礦物結晶順序的一般模式,它不能解釋火成巖結晶過程的所有復雜現(xiàn)象。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