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線就是流域四周水流方向不同的界線,在山區(qū)是山脊線,在平原則常以堤防或崗地為分水線。分水線一般為封閉的連線。地下水的分水線難以測定,常以地表水的分水線來劃分流域的范圍。由于地形、地質(zhì)等原因,有的流域地表水與地下水的分水線在垂直投影面上不相重合,這種情形稱為非閉合流域;兩者重合時稱閉合流域。流域內(nèi)的水流能直接或間接流入海洋的,稱為外流流域;僅流入內(nèi)陸湖泊或消失于沙漠之中的稱為內(nèi)流流域。全世界外流流域的面積占全世界陸地總面積的80%,內(nèi)流流域占20%。中國外流流域的面積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63.8%,內(nèi)流流域面積占36.2%。
流域是對河流進行研究和治理的基本單元。研究和分析流域的特征,是對河流的開發(fā)和治理進行規(guī)劃的重要依據(jù)。流域特征包括流域的幾何特征、自然地理特征和人類活動影響等。主要有下列各種。
、倭饔蛎娣e:為河口或河流某一斷面以上分水線所包圍的面積。
、诹饔蜷L度:為流域從河源到河口的幾何中心軸長,但通常即用干流的長度近似表示。
、哿饔蚱骄鶎挾龋簽榱饔蛎娣e與流域長度之比值。比值越小,流域越狹長。
、芰饔蚱骄叱蹋簭牡匦螆D上量出流域內(nèi)的每相鄰兩等高線間的面積與相應(yīng)兩等高線間的平均高程的乘積之總和,與流域總面積的比值。
⑤流域平均坡度:每相鄰兩等高線間的平均地面坡度與相應(yīng)兩等高線間面積的乘積的總和,與流域總面積的比值。流域平均坡度的大小,是說明流域匯流快慢、水能蘊藏狀況和侵蝕條件的指標之一。
、薹炙延長系數(shù):流域分水線的實際長度與同面積圓的周長的比值。比值越大,流域形狀越不規(guī)則。
、吡饔蛲暾禂(shù):為流域平均寬度與流域長度之比值。比值小,則流域呈長條形,流域匯流歷時較長,洪水過程一般較平緩。
、嗔饔虿粚ΨQ系數(shù):為左右岸流域面積之差與全流域面積之比。
、崃髁磕(shù):為河流某一斷面以上流域單位面積上的來水量。來水量采用年來水總量則稱年徑流量模數(shù);采用洪峰流量則稱洪峰流量模數(shù)。
、馇治g模數(shù):河流某一斷面以上流域單位面積上的來沙量,可以是一年的輸沙總量,也可以是一次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