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土墊層是先挖去基坑下的部分或全部軟弱土,然后回填素土分層夯實,處理Ⅰ級非自重濕陷性黃土,管徑不大的管道基礎常采用素土墊層。
素土墊層的土料一般以粘性土為宜,填土必須在無水的管溝(基坑)中進行。夯(壓 )實施工時,應使土的含水量接近于最佳含水量,填土的夯(壓)實應分層進行,多層虛鋪的厚度可參照灰土墊層的虛鋪厚度。
2.2.3 砂和砂石墊層
當管道的不透水性基礎與軟土層相接觸時,在荷載的作用下,軟弱土地基中的水被迫從基礎兩側排出,基底下的軟弱土不易固結,形成較大的孔隙水壓力,還可能導致由于地基強度降低而產生塑性破壞的危險。砂墊層和砂石墊層材料透水性大,軟弱土層受壓后,墊層可作為良好的排水面,可以使基礎下面的孔隙水壓力迅速消散,加速墊層下軟弱土層的固結和提高其強度,避免地基土塑性破壞。因此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也可采用砂和砂石墊層。
砂墊層的厚度一般根據墊層底面處的自重應力與附加應力之和不大于同一標高處軟弱土層的容許承載力來計算。
δc+δz≤R
式中δc--墊層底面處土的自重應力,kPa;
δz--墊層底面處土的附加應力,kPa;
--墊層底面處軟弱土層修正后容許承載力,kPa。
具體計算時,一般可根據砂墊層的容許承載力確定墊層基礎寬度,再根據下臥土層的承載力確定出砂墊層的厚度。
砂墊層的寬度除應滿足應力擴散的要求外,還要根據墊層側面的容許承載力來確定,防止墊層向兩邊擠動。如果墊層寬度不足,側面土層又比較軟弱時,墊層就有可能部分擠入側面軟弱土中,使基礎沉降增大。
砂、砂土墊層的材料宜采用級配良好,質地堅硬的粒料,其顆粒的不均勻系數不小于10。管道基礎砂墊層以中粗砂為好,也可摻加一定數量的碎卵石。
關于質量檢查,用容積不小于200 cm3的環(huán)刀壓入墊層土取樣,測定其干土重度,以不小于砂料在中密狀態(tài)時的干土重度數為合格,如中砂一般為15.5~16 kN/m3。
2.2.4 強夯法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