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附錄是在大量收集結構頂原位抗剪強度試驗資料(抽樣樣品)的基礎上,對其抗剪斷峰值強度參數進行劃分的,反映了多年的試驗研究成果。統(tǒng)計劃分方法見C.0.1說明。
結構面抗剪斷強度劃分:樣品總數94個,取自34個工程,測試方法與巖體抗剪斷強度相同,試驗剪斷面控制在結構面上,其中最大實測內摩擦角φ=48.7°、粘聚力C=0.12MPa(未風比~微風化閃長花崗巖的裂隙面、閉合、起伏粗糙),和φ=45.6°、C=0.16MPa(灰?guī)r節(jié)理面,新鮮方解石充填);最小實測值φ=9.6°、C=0.04MPa,和φ=10.8°、C=0.01MPa(粘土巖泥化夾層)。φ的 =29.7°,φ值小于 的樣品占總數的63%,初步劃分界限值為38.3°、29.7°、19.3°、13.5°。相應C的初步劃分界限位為0.24、0.12、0.1、0.07MPa。
根據各樣品結構面性狀描述的記載,結合本附錄表C.0.2中各種情況結構面特征進行分析,并注意到現場實測值有分散性,特別是C值的實測值分散性和隨機性較大,故將φ的初步劃分界限值略作降低或取整,將C的初步劃分界限值作了適當地降低。劃分情況見表C.0.2給出的參數值,該表中給出的數據,相當于現場原位實測值,設計采用時可根據有關行業(yè)標準和專業(yè)規(guī)范的要求,作適當調整。
附錄D 巖體基本質量指標的修正
D.0.1 本附錄規(guī)定了對地下水等三項修正因素的修正方法和修正系數取值原則,并給出了相應的修正系數值。
(1)地下水是影響巖體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水的作用主要表現為溶蝕巖石和結構面中易溶膠結物,潛蝕充填物中的細小顆粒,使巖石軟化、疏松,充填物泥化,強度降低,增加動、靜水壓力等。這些作用對巖體質量的影響,有的可在基本質量中反映出來,如對巖石的軟化作用,采用了單軸飽和抗壓強度。水的其它作用在基本質量中得不到反映,需采用修正措施來反映它們對巖體質量的影響。
目前國內外在圍巖分級中,考慮水的影響時主要有四種方法:修正法、降級法、限制法、不考慮。本標準采用修正法,并給出定量的修正系數,這一方法不僅考慮了出水狀態(tài),還考慮了巖體基本質量級別。這是由于水對巖體質量的影響,不僅與水的賦存狀態(tài)有關,還與巖石性質和巖體完整程度有關。巖石愈致密,強度愈高,完整性愈好,則水的影響愈小。反之,水的不利影響愈大;举|量為Ⅰ、Ⅱ級的巖體,足含水不多,無水壓時,認為水對巖體質量無不利影響,取修正系數K1=0;基本質量為Ⅴ級的巖體,呈涌水狀出水,水壓力較大時,不利影響最大,取K1=1.0(即降一級)。對其它中間情況,考慮了在同一出水狀態(tài)下,基本質量愈差的巖體,對其影響程度愈大,修正系數也隨之加大。
修正系數的確定,除考慮上述原則外,還參考了國內近幾年的有關研究成果,見表23。
地下水影響修正系數匯總表 表23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下一頁 |